昌盛中国回应传闻 中华广场二股东有意接手

来源:联商网

2008-11-16 08:52

  中华广场去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   近日,中华广场大股东——昌盛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下称“昌盛中国”)身陷财务危机,欲20亿元整体转让控股权的消息在城中炒得沸沸扬扬。   昨日,中华广场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高层表示,昌盛中国由于上市受阻而遭遇财务危机,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华广场的平稳运作。“母公司出现问题,不排除为解困而出售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去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

  近日,中华广场大股东——昌盛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下称“昌盛中国”)身陷财务危机,欲20亿元整体转让控股权的消息在城中炒得沸沸扬扬。

  昨日,中华广场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高层表示,昌盛中国由于上市受阻而遭遇财务危机,但这并不会影响中华广场的平稳运作。“母公司出现问题,不排除为解困而出售中华广场的可能性,不过昌盛中国也正在寻求其他的解决方式。即使出售也不会影响到中华广场的实体经营。”

  上市搁浅引致危机

  中华广场是除天河城、正佳广场外,广州第三大购物中心。它由昌盛中国与广州新星实业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共同经营。包括一个楼高10层的购物商场及4层车库、北翼一幢楼高17层的A栋写字楼以及南翼一幢楼高52层的B栋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9万平方米。现两公司共拥有中华广场超过90%的物业,其中昌盛中国持有10万平方米,广州新星实业持有9万平方米。

  1999年中华广场落成后,目前日均人流量达20万人次,去年最高峰期每日达到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20亿元。由于中华广场的成功奠定了它在商业地产界的地位,昌盛中国2006年便开始筹备携中华广场赴港上市。香港昌盛集团董事局主席、广州市中华广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锡昌、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于2006年10月签订协议,向后者发行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约占当时已发行股本20%,双方并订立2008年底之前上市“对赌”协议。

  今年1月,昌盛中国在香港联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集资约23亿-31亿港元,并筹划于1月31日在香港上市。但由于外围股市冲击,最后正式公布的招股计划,净集资额仅9亿港元,比原先预期的20余亿港元缩水过半。此外,据相关人士透露,散户认购也不踊跃,集资金额也有限,昌盛中国上市计划被迫搁浅。

  转让消息引人关注

  之后昌盛中国也曾积极寻求机会上市,无奈金融危机影响,只好一再搁置。而今年底,“对赌”协议即将到期,而根据当初协议,投资将变成借贷关系。同时,该公司向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提取的银行贷款6.11亿元人民币将到期。据了解,2007年9月,昌盛集团拿下广东中山市中山广场35万平方米一、二期项目土地,拟分四期开发为商住物业单位,其中向银行提取6亿多元贷款用以结清土地使用权购买价。

  昌盛中国面临债务危机,邹锡昌只好出售旗下优良资产,以资抵债。“中华广场不排除出售为母公司解困的可能,但也可能会出售其它优良资产,如北京、太原、中山等地资产。”广州市中华广场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邝俊崧表示,只会以整体的形式转让,即使易手也不会更改现有的商业用途。

  据了解,中华广场可能整体转让的消息一出,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关注。“目前最大的买家就是新星实业。”邝俊崧昨日透露,已与不少人就此事进行了接触,包括本土百货业巨头广百百货。“我们需要考虑对方的资金、资信以及对购物中心的理解等问题。”

  “我们长期经营策略不会改变。”中华广场第二股东——新星实业总经理助理何沛表示,新星没卖过中华广场任何物业。对于此次收购事宜,何沛称,公司的实力没有问题,会综合考虑,“我们也会想办法协助合作伙伴共渡难关”。

  相关链接

  资产估值33亿元

  “就投资来说,像中华广场这么好的物业没有第二家了。”何沛昨日还表示。据介绍,中华广场是国内大型购物中心非单一业权而取得良好效益的典范。8年来,保持出租率与租金收缴率都达100%,富一城、吉之岛、家居城、电影城、数码城、美食城在业内极具影响力。今年吉之岛营业额及电影城的上座率都将创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中华广场不断在升级改造,包括增加餐饮面积等,力求更美观时尚。”邝俊崧透露,虽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零售在近两个月出现下滑势头,但进入中华广场的商户都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据悉,第一太平戴维斯房地产顾问公司曾于今年8月份为中华广场做过一次评估,昌盛中国的10万平方米物业与部分停车场资产,共价值33亿元。
  (金羊网)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