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预言,2009年将是奢侈品行业历史上最差的一年。
最新一期的《纽约客》描述:往常很尊贵地躺在精品店玻璃柜里的普拉达钱包,现在却被堆在沃尔玛超市的展台上。
然而,在杭州,奢侈品品牌的促销活动仍然一如既往的“毛毛雨”。
有专家认为,2009年将是奢侈品行业历史上最差的一年。在经济衰退期,即便是最高端的消费者,也可能发现自己捉襟见肘。白领及年轻的较高收入者,也已感受到了一定的生活压力。并非生活必需品的奢侈品业,将如何在艰难岁月里行销——是坚守高端价位,还是以超低折扣消化库存?是守护最富有和最忠实的客户群,还是着力开拓新兴市场?
岁末来临之际,我们将视线对准了杭州的奢侈品市场。当各种名品热卖让人眼花缭乱,当杭州大厦lamer专柜传出即将调低部分产品市场售价的消息,当部分奢侈品牌亮出“折扣”的信号时,许多市民寄希望于杭城奢侈品能大幅降低售价。然而,促销活动一如既往“毛毛雨”。幻想能“抄底”的人们只能把目光投诸遥远的海外,在那里,据说许多大牌产品像路边的白菜般甩卖。
寒流来袭,杭城的奢侈品给出的姿势更像是:坚守高端。他们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杭州的大牌没有折扣
圣诞商战即将打响。武林广场周边灯火闪亮的圣诞树,以及随处可见的圣诞老人头像和雪花图案,烘托了武林商圈节日即将来临前浓厚的购物氛围。各种“名品热卖会”、“品牌折扣低至1折”等促销活动,让持币观望的人们蠢蠢欲动。一派低价促销气氛中,眼尖的消费者或许已发现,杭州大厦B楼一楼的奢侈品牌,有部分也已扯出了“折扣”的旗帜。
“COACH的包包有一些在打6到7折,BOSS满5000元送1000元等价商品,FERRE全场在打8折……”小艾,奢侈品牌的忠实拥趸,对杭州大厦B楼一楼这一云集了各路高端品牌的楼层显然非常熟悉。目前在推什么活动,她几乎如数家珍。但是,让她失望的是——部分大牌虽然有活动,但是折扣力度和往年相比几乎没什么两样,还是“毛毛雨”。而更多的品牌,包括DIOR、BURBERRY、GUCCI、LV、HERMES等,都没有任何动静。化着精致妆容的导购小姐,也还是那么礼貌地“高高在上”。
杭州大厦方面证实,今年奢侈品牌的折扣活动及力度与往年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每年的7月份和圣诞节前,是不少奢侈品牌打折的时期。今年同样如此。”
不是都说金融危机吗?不是都在传国外的奢侈品牌白菜价甩卖吗?小艾们想不通,杭州的奢侈品牌怎么还这么拽呢?
去国外“抄底”正当时
如果像小艾这样的都市年轻白领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她们一定会选择出国“淘宝”奢侈品——在那里,据说奢侈品行业下调价格,不管是速度还是严重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许多新近从国外回来的杭州游客,都在传说那里的大牌产品比往年便宜得多。
“里维斯的牛仔裤8.7美元一条,其乐男鞋一双的售价折合人民币500元还不到,比杭州便宜太多了。许多团友一买就是五六条牛仔裤、十多双鞋子的,我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疯狂’!”几天前刚从美国关岛旅游回来的李毅,仍然对这样的血拼场景记忆犹新。每天观光结束后,旅游团的团友们就会乘坐酒店提供的免费大巴,结伴去当地的“DUTTY FREE SHOPPING”购物中心。在杭州的专柜里高高在上的大牌们,在那里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光芒四射,跌价让这些产品看上去更加平民化,在那里消费时大家都自我感觉不错,因为“我好像也消费得起奢侈品嘛”。
据国外媒体的最新报道,在全美最好的奢侈品购物地,集全世界首席设计师的名品于一堂的时尚传统百货公司内,波道夫·古德曼名牌手提袋一改往日的尊贵,堆满了柜台,难逃被打折售出的命运。最新一期的《纽约客》里也描述了同样的场景:普拉达钱包,往常都是很尊贵地躺在萨克斯精品店的玻璃柜里,上周却被堆在沃尔玛超市的展台上。Lord&Taylor百货里,拉尔夫·劳伦(Ralp Lauren)衬衫被扔在一起,价格仅相当于两顿麦当劳快乐餐。
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近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今年7月到9月的营业额,受不景气经济环境的拖累,增长率仅为6%,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达到15%。经济专家认为,金融危机深度影响着全球奢侈品的消费力,2009年将是奢侈品行业历史上最差的一年。可以想像,国外的奢侈品行业面临的将是怎样“暴风骤雨”般的挑战。
然而,在杭州以及整个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人们接收到的信号更多的似乎是“波澜不惊”。难道中国的奢侈品业能够“独善其身”?
降价比不降价风险更大
杭州的奢侈品牌如此坚守,毫无疑问首先是有底气的。记者走访了一些奢侈品牌代理商后了解到,今年多数专柜的营业额并未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约50%的销售额来自约5%的顾客,换句话说,这5%的顾客是我们最重要也是最忠实的客户群,他们在经济上一般具有相当实力,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他们购买力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有代理商这样表示。
大牌们的这种姿态与杭州奢侈品市场的现状也是紧密相关的。在10多年前,更多的杭州市民可能对LV、CHANL等国际名品一无所知。杭州奢侈品行业发展历史短暂,与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市场份额远未饱和。背靠民营资本雄厚的浙江大地,杭州的时尚产业发展潜力相当可观。
“在国内,奢侈品牌代表了许多消费者对物质的终极梦想,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恒定的高昂价格,奢侈品的消费者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忠实——原因很简单,他失去了一个代表身份的价码。”在商界打拼多年的罗婕提供了另外一种解读方式:在奢侈品消费远未成气候的杭州市场,如果奢侈品降价,可能会毁掉许多人对奢侈品的梦想。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杭州市场来说,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国际大牌对中国时尚消费市场信心未减。Zegna中国区的公关总监Maggie明确表示,Zegna还是和以前一样,不会通过折扣去吸引客人,暂时还是靠产品本身的魅力和品质去吸引客人。“明年我们仍旧会保持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推广和宣传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还是会有新的店铺开张。” Versace也表达了同样的信心和扩张计划。
在中国这一被广大奢侈品牌看好的天地里,杭州显然具有相当的分量。许多奢侈品牌中国区负责人表示,将力保北京、上海、杭州三大城市的销售额,并不遗余力地做好推广活动,而其他城市的扩张和推广工作,可能会放缓。可以预见,明年媒体在杭州与奢侈品牌中国区负责人见面的几率也会大增,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杭州这个重要的城市。
“杭州可能成为国际一线品牌在金融风暴下的避风港,地位等同于上海和北京,更多的品牌负责人希望在这个城市有所作为。”世界黄金协会区域经理毛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同时认为,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可以让大牌们放慢节奏,重新考虑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布局和未来走向。“他们也会进一步意识到,杭州在品牌销售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边缘客户正在流失
再坚守高端,再看好杭州市场,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经济不景气对所有的产业都会产生影响,时尚业也不例外。
“现在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把好几个月的积蓄都花掉,只为买一个Gucci的包包。”在银行系统工作的魏晓蓉说,目前的经济形势让她不敢轻易消费,像以前那样盲目高消费的时候暂时不会再有了。
显然,白领以及年轻的较高收入者已经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生活成本的提高,物价的上涨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确定,让他们大大压缩了奢侈品消费计划。更多的消费者越来越懂得追求性价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光顾四季青、龙翔等服装批发市场“淘货”。消费欲望下降,将是奢侈品业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
“影响应该是有的,主要是分流了一些边缘客户群。”罗婕认为,除了像魏晓蓉这样的都市白领之外,一部分由于股市低迷、投资项目资金紧缩等原因,财富大大缩水的富有阶层,在奢侈品的消费上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方。他们同属于奢侈品消费的边缘人群,在经济好的情况下,对皮包、配饰类产品还是有一定购买能力的。
即将到来的2009年,必将成为奢侈品牌面临的最具挑战的一年。有人说,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信心危机。市场观望情绪渐浓,奢侈品牌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遭受挑战。寒流即将来袭,在杭州这座城市,奢侈品牌这样的坚守姿势又将能持续多久呢?答案依然是个未知数。
(品周刊记者 夏海微 孟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