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的记者发布会上,中华广场创始人邹锡昌,穿上了一年来都未穿过的西装。“中华广场的事情解决了”,他说,“交给了邵建明,有信心”。
这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中华广场的旺场决定了其“蛋价”也不菲。根据《中华广场合作经营合同》,海印股份将承租兴盛地产持有的中华广场5.83万平方米物业,合作期限为14年,年租金1.32亿元。如此高租金,比起目前中华广场现有的租金年收入1.1亿元还要高出2200万元。
尘埃落地后,中华广场的命运,焦点全落到了海印当家邵建明的身上。从买到租,不难看出邵建明对中华广场的志在必得,会不会因为太想得到而一时冲动高价拿下?抑或是流行前线的日进斗金从而高估了中华广场商圈的掘金钱景?
上周五,在邵建明的办公室,记者提出了以上疑问。邵建明大手一挥,说:“亏不亏本,你们一年后再看吧!”
中华广场一年来的“卖盘风波”
2008年11月 昌盛对投行的一年债务到期,传出欲20亿元转让中华广场
2009年5月 海印股份发布公告称收购中华广场项目搁置
2009年6月 中国奥园宣布收购昌盛中国中山地王项目。昌盛资金危机稍缓,业界传闻中华广场不再出售
2009年8月 海印股份公告称,将承租中华广场5.83万平方米物业,合作期限为14年
一次高难度的商机交接
中华广场肯定是邹锡昌难舍的心头之爱,不然也不会毅然放弃中山地王,转而选择保有中华广场的产权,再将14年的经营权出让给海印。
虽然说这是一场交易,但看起来它更像是一次交接。
对邹锡昌来说,14年后,中华广场还是他的。而对于邵建明来说,较长的经营权就是相对的所有权。邵建明说,他肯定要把中华广场的商机挖得更透、做得更火。
邵建明也必须将中华广场做得更旺。均价188元/平方米的月租金,加上营运成本和税收等费用,起码要以250元/平方米·月租出去才能保赚,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商业怪才能否延续神话?
早些年流行前线的成功,已可让人看出邵建明是个“商业怪才”。海印一连串的商业地产项目,不仅证明了邵的独到眼光,也看到了他不同于一般操盘者的手法。在过去十多年的粤派商业地产风起云涌中,“海印模式”拥有不小的名声。
事实上,海印集团早期的几大项目都分布在老城区,很多地块属于政府部门、人防工程用地、军事用地等,这类地块绝对不会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海印集团只能通过承租来获得使用权。地块出租的市场价在100元/平方米左右,海印集团一般至少会签下2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再经过市场定位去建设或重新包装商业物业入市。
由此发展而来的“海印模式”让邵建明拥有了“最成功二房东”之称。经过邵建明之手的九个承租物业,都是“做一个旺一个”,投资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广州市场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从不做亏本买卖的邵建明,这次接手中华广场能否延续神话?
提高收益≠提升租金
如今,中华广场已经很旺了,但年租金收益也只有1.1亿元,邵建明要交出1.32亿元,还要保证自己有得赚,怎么办?业内有人士估计,接手后,邵建明至少要将目前的租金提升20%-40%。
对于这个问题,邵建明笑着说:“哪有那么简单?而且提高收益并不仅仅只有提高租金一条路!”邵建明说,自己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二房东”。
重新定位、结构调整,邵建明更多会将精力放在提高商场空间的利用率上面。“现在中华广场的某些定位有所重复,比如中华百货与吉之岛,两大百货不是左手打右手吗?”中华百货撤场后,邵建明将对整个商场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会让业态更为丰富,整体定位仍是商圈的领袖地位,这个不会变”。
“我目前急需改变的是中华广场‘大斩件’般的商户组合,使人流实现整体贯通。让你每周都想来这里行街、看戏、饮茶、拍拖。”邵建明相信,经过重新包装组合后,中华广场的商机会被挖掘得更透,也会做得更旺。
“亏不亏本,你们一年后再来看吧!”邵建明决定,只做不说。
(金羊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