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了跨江发展的商机,南京市温州商会副会长蔡鸿友在江北投资了商场、科技园和度假中心。长江隧道近日全线贯通,印证了许多企业家们敏锐的前瞻眼光。此外,大批提前“潜伏”江北楼市的投资人,也因此消息更加鼓舞信心
“通了,终于快通了。”
8月22日,南京江心洲右线隧洞接受井内,随着巨大的刀盘冲破最后一层加固区,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左线隧道已于5月20日贯通)。
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三桥之间,南起南京市主城区与纬七路互通,北至浦口区宁合高速公路入口,长江隧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是该市实现跨江发展,推动江北振兴的重大工程。
站在位于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五楼的办公室阳台上,向不远处眺望,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友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他指着不远处告诉记者:“纬七路、纬三路过江隧道以及地铁一号线西延线开通后,这里将是天堑变通途最有利的地方,不但过江时间将缩短至几分钟,而且出了隧道口再行数百米,便可达到园区。”
看准南京的“江北机会”
南京江北第一商圈———金浦广场、江宁的左邻右里花园、南京温州商业街、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南京金牛湖国际度假中心……谁能有幸参加完成这些项目当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有一位温州商人看准商机,介入了所有的这些项目,在短短几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1年的一天中午,已经投身房地产的南京荣达建设公司董事长蔡鸿友无意间翻阅报纸,一则新闻跃入眼帘:南京市政府“以江为轴、跨江发展、沿江开发、辐射周边”的战略决策出台。原本懒散喝茶的他眼前一亮:机会来了!
当天下午,蔡鸿友带领朋友、专家驱车赶往江北,在整个浦口区转了好几圈之后,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海里诞生:江北的未来不可限量,但严重缺乏商业气息,为什么不可以提前布局,打造一个江北商圈?
几经周折,2003年1月,公司以当地历史最高的土地挂牌价格取得了开发权,很快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投资近2个亿,建设“金浦广场”商业地产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
金浦广场项目位于浦口区文德路,新浦口区人民政府对面,系浦口区乃至江北地区商业、文化、政治中心。由金浦购物中心、金浦假日百货、金浦精品步行街、南京荣达大厦、金水岸花园等五大组团组成,是当地政府2004年的重点工程之一。
为了打造好该项目,蔡鸿友不惜重金从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挖来总经理和专门负责工程质量的副总,全权负责金浦广场的开发,自己则是边学习房地产经营知识边观察。蔡鸿友感慨,虽然这几年经过一些困难和坎坷,但在公司董事会的统一思想和精心运作下,金浦广场如今已经成为“江北第一商圈”。
联手高校齐当“跨江先锋”
如今,跨江发展的交通障碍已经逐步得到解决:大桥、二桥、三桥飞架长江两岸,纬七路过江隧道正加紧施工,纬三路过江通道也已前期启动,跨江发展的大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2007年春节前,蔡鸿友在一次朋友沙龙聚会时,一朋友问他有无兴趣投资科技园,提起南京工业大学正在南京纬七路过江隧道出口附近的浦口经济开发区运作一个大约占地300亩的科技产业园,并在寻求合作投资。思维活跃的蔡鸿友感觉这信息很适合他的发展思路,因为,早在一年前他就策划了一个江浙企业总部基地的方案,并陆续与建邺、白下、鼓楼区进行了沟通。很快蔡鸿友与工业大学负责此事的李世收主任进行了深度的交谈,双方的投资意向和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蔡鸿友发现,这里与主城区的汉中门隔江相望,是即将建成的过江隧道出口处,过江隧道通车后,这里将是天堑变通途最得利的地方。在这里兴建科技产业园,有利于发展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可摸索出一条高校、民企无缝对接的科技产业园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与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徐南平院士的一次长谈后,双方当即握手合作,组建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蔡鸿友任总经理,全面负责运作该项目。公司注册资金571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
隧道通了,到新街口15分钟
“我听过一个段子,说曾经有外商想到南京来投资,在从机场到高新开发区的路上,经过长江大桥段时,因为在大桥上堵的时间太久,当场就有外商掉头就走的现象。”这个小小的“段子”,让蔡鸿友印象非常深刻。
目前,虽然隧道尚未通车,但从长江大桥或者长江三桥过江,沿浦珠路驱车15分钟,便可以来到浦口经济开发区万寿路15号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这里是一座科技氛围浓厚、建筑风格独特、产业环境优美、建造标准高档的大学科技园区。产业园东临长江,与汉中门隔江相望;西眺老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南接近百米宽的景观路———迎宾大道、丰字河大道;北连宁合高速、浦口主干道———浦珠路,紧邻纬七路过江隧道。园区周边人才环境同样优越,附近区域内分布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著名学府的江北校区,有十多万的人力资源。
距离纬七路过江隧道仅仅数百米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自从开工建设起,就一直备受科技企业的关注。众多入驻的园区企业都表示,即将通车的长江隧道更增添了他们入驻的信心。随着明年过江隧道的正式开通,困扰已久的交通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记者了解到,纬七路、纬三路过江隧道以及地铁一号线西延线开通后,这里将是天堑变通途最得利的地方,不但过江时间将缩短至几分钟,而且出了隧道口再行数百米,便可达到园区。蔡鸿友还告诉记者,以新街口来做比较,从大桥或者三桥到科技园,在交通不堵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将近半个小时。过江隧道一旦通车,今后过江只要几分钟,从产业园到新街口也只要15分钟。
高端产业集聚我们这里
“随着过江隧道等交通的完善,科技园在未来的招商中将更得心应手。在接下来的招商中,我们将定位高端产业,包括企业的总部、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机构等。”蔡鸿友告诉记者。
今年2月18日,南京工大科技园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基地,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已经吸引包括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膜工程中心等在内的20余家科技企业入驻,它们其中有不少是国家863、973项目,这里将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技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绿色建筑、信息技术等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果全部招满,预计将达到300家左右的企业规模。”蔡鸿友告诉记者。
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还是“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地”和“南京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入园企业优先得到工大科技转化项目和联合研发机会,共享工大实验室、测试中心等科技资源,享受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及浦口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产业园远期规划总面积1000亩,一期占地面积302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9亿元人民币。目前,首期4万多平方米、共17幢建筑已全面竣工。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产业园提供租售结合的合作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短租、长租、产权转让、以租代售、定制厂房等五种方式入驻产业园。如独栋设计的研发办公楼,共三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非常适合小型科技企业,四层的研发办公楼有2000多平方米。
江北是能留住人才的地方
过江隧道江北出口处就位于浦口区珠江镇,并与浦珠路相连接。虽然过江隧道2005年才动工兴建,但诸如投资热、规划热、房产热等“隧道口效应”2004年就已在江北显现。
2004年11月16日,浦口区召开首次商贸发展恳谈会,50多家国内外名企当场签订入驻浦珠路的协议。另外,南京工业大学也早在2000年左右就看中了过江隧道的优势,目前已经有95%的校区向浦口搬迁。
蔡鸿友告诉记者,各商家进驻浦口表面上是争抢当地12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实际上是因为看中过江隧道开通后将形成的巨大商机。另外,从企业留住人才的角度讲,这里的生活成本则更低一些。相比主城动辄过万的房价,江北40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则显得更有吸引力。
对科技企业而言,越早入驻这里,入驻的成本就越低,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随着浦口区投资400亿元,对中央大道以西、丰子河大道以南、镇南河路以东、长江沿岸以北,总面积约8983.5亩的城市综合体进行打造,身处该区域核心位置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无疑将优先享受到这一利好。有业内人士预计,4年内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的房价或者租金都将翻番。
除了交通、区位位置优势外,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附近还分布着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著名学府的江北校区,有十多万的师生资源。丰富的高校资源,也将充分满足入驻科技企业的人才需求。
(龙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