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公告于昨天进行拍卖的知名烂尾楼———新中国大厦,因“小业主对拍卖有异议”而暂停进行。被“高额返租”吸引而被套牢的新中国大厦近600名小业主,在获悉大厦即将被拍卖后,通过加盟成立的维权管理公司,经多种渠道向法院表示异议。对此,法院将进行审查。而拍卖是否继续、何时进行,需待审查后再定。
[起因] 欠下巨额三角债遭拍卖
今年8月3日,新中国大厦公告以11.37亿元的起拍价被法院委托于8月25日进行拍卖,引起了市民和业主们的关注。
新中国大厦于1996年7月奠基,“买铺返租5年、小业主每年可坐收租金12%”高额返租方式,一下吸引了近600个投资者,6层商铺几乎售罄,创下当时广州商铺11万元/平方米的天价。但业主们在1999年初收到3个月的“返租回报”后,该大厦因资金链断裂而烂尾,返租租约成一纸空文。
据业主林先生(化名)介绍,“当时很多人都想靠返租的租金来供楼”,但楼盘烂尾后,这个如意算盘自然落空。供不了楼的业主被银行起诉,而业主们则到法院告发展商返还租金。据了解,现在有不少断供的业主所欠银行的利息已经超出了本金。一份今年年初银行发给业主的催款单显示,某业主1998年41万元的借款,目前利息已高达43万,比本金还要多出2万元。
在看到法院的拍卖公告之后,业主们担心的是,银行拍卖发展商物业后,业主们的贷款合同担保物将灭失,银行必将催业主还款。“这对于业主来讲是很不公平的。”
[进展] 铺主维权法院暂停拍卖
为此,近600名业主们通过结盟成立的经营管理公司,经多种渠道向法院以及政府反映。8月24日,荔湾区法院召集返租业主代表,表示新中国大厦将暂停拍卖,进一步了解业主存在的难题。当天记者致电荔湾区法院,接线工作人员确认了暂停拍卖的消息,并表示新中国大厦“什么时候拍卖,或者怎么处置”目前还没有确定。
虽然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业主们还是希望法院能够简化办事程序。“当时买铺时,由于制度漏洞和缺乏监管,相当一部分业主连合同都未签订或者连预售契约、返租合同的复印件都没有拿到,有些业主手头上就仅有发展商的一纸收款收据。如果现在都要起诉的话,手上的资料连立案都不完备。”因此,业主们希望按业主与发展商签订的返租合同确认受偿最为简单可行
[建议] 请第三方托管经营还债
目前,新中国大厦已成为荔湾区服装批发的龙头市场,且随着经营的日渐火爆,其铺租也日渐攀升。记者在一些网站上发现,有些二手铺位转租已经达到1平方米近1000元左右的水平,有业主一楼商铺4平方米的月租金已经达到3800元。甚至有人做起了炒铺的生意。
而据业主们统计,“以铺数计算,一、三、四、五、六楼约600个返租业主购铺金额共计4亿多元,发展商欠业主返租租金约2亿元”。对此,有业主代表建议,按照目前新中国大厦的经营情况,法院完全可以请第三方托管经营,所得的租金完全能够理清这些债务。据业主们评估,目前新中国大厦在营的面积,除掉预售部分,一年的租金将近2亿元。“几年下来,完全可以理清存在的三角债问题”。 采写:本报记者 邱锐泉
■维权内幕
3年联络600名业主
成立全国首家维权公司
此次维权得到法院响应,拍卖暂时叫停,新中国大厦的业主们认为其维权方式值得其他业主“借鉴”。据介绍,1999年发展商不再支付此前合同承诺的租金时候,业主们便各自进行维权。后来由于银行到法院起诉要求业主们还供楼款,而业主们也要到法院告发展商返还租金,“这样一来很多业主都在法院建立了联系,大约经过3年多的时间,即在2001年,联络齐近600名业主”。但如何成立维权机构成了难题。
“最初业主们想通过成立业委会进行维权,但整栋大厦大部分属于发展商,未达到2/3的业主同意也成立不了业委会。民政局那边也说不符合成立社会团体的条件。”
最后他们还是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在2002年成立“广州市鋆悦经营管理公司”,由业主委托这个公司对商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出租,“公司有5名员工,3名全职,两名兼职,一年经营成本大约10万元”。林先生表示,“我们了解过,像我们这样成立业主公司进行维权,当时在国内没有先例”。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