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零售业已经进入了连锁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把规模效益当作是经营的最高理想。在这场开店扩张、强强联合的大潮中,也有一些没有“随波逐流”的特立独行者,比如北京城乡仓储大超市有限公司,从1997年开业至今,已连续两年成为惟一以单体店身份跻身中国连锁百强的超市企业。
也许在商业企业的经营运作中本来就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标准,在这个几乎人人都认为连锁才是商业企业发展必由之路的时代,依然有像北京城乡仓储超市这样独辟蹊径的企业,它集合了大型百货商场的优美环境、仓储超市的低廉价格、便利店的便利服务。就是这样一个被一些人称为“四不像”的企业,却在2001年突破了3亿元的销售额,连续两年出现在中国连锁百强的排行榜上。不可否认,这样的尝试给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零售业市场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
城乡仓储大超市总经理赵司平这样解释他的“四不像”:严格的划分业态并不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问题,这样反而被传统业态束缚住,每一个企业家都首先应该以一个战略家和思想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企业要抢占的是它在市场上的位置,在顾客心中的位置,而不仅是业态和价格上的位置。城乡仓储大超市是集大商场的购物环境、超市的便利和仓储的低价位于一身,以全新业态闯市场的。我们力求把超市建成商品交流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知识培训中心。发展连锁并不意味盲目的扩张,只有打好基础,把一个单店搞好,连锁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意义。
城乡仓储大超市的定位就是社区综合超市。他们通过反复的市场调研,划定了一个以超市为圆心、3公里为半径的商圈。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优化配置商品结构,实行适当的市场细分和多样化经营,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整合和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城乡仓储”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
立足社区做消费者的好邻居
“社区”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亲密伙伴关系和共同的东西。城乡仓储大超市将自己锁定在社区综合超市这一定位上,以超市为圆心、以3公里为半径的商圈,就是他们树立社区超市形象、打造社区服务支撑体系的阵地。
城乡仓储大超市充分利用价格这一超市相对其他业态的核心优势,严格实行天天平价的低价策略,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优化商品结构,实行适当的市场细分和多样化经营。在大力加强单品管理水平的同时,对不同的商品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和促销方案,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除了以上这些内部经营上的问题,超市还为构造社区服务支撑体系做了很多工作。超市的值班经理对商圈内的100多家居委会进行逐一走访,发放调查表并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和处理,了解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也为服务向社区延伸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低价位应该说是大型综合超市的特点,而立足社区实际上又融合了便利店的很多特点,城乡仓储大超市很多为周边居民提供的服务都体现了这一点。他们在店外广场开设了信息栏为居民提供家政职介、房屋租赁等供求信息,并定期举办商品消费知识讲座,聘请顾客做超市荣誉员工和义务监督员,对顾客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此外,根据顾客要求超市还开设了纤裤边、熨衣物等系列便民服务。一个由超市员工组成的20多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了社区服务支撑体系的重要一环,从为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代购商品送货上门,到免费检修、清洗空调等,同时超市还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的一些公益活动,从点滴小事拉近了超市与居民的距离。应该说,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亲和社区的经营思想,使城乡仓储大超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成为周边居民的好邻居。
作为一个社区大型超市,其顾客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超市服务质量也就相对提高。因此,城乡仓储大超市提出了“顾客就是市场,人心就是市场”。比如社区中老年顾客占相当数量,很多家庭的采购工作都是由他们完成的,据此,超市没有完全按照二八理论进行商品设置,也没有片面追求客单价的高低,而是尽量尊重顾客对商品的选择权,尽量丰富商品的品种。同时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超市规定,凡在超市发现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者,除按消法双倍赔偿外另外奖励100元。此外,超市严抓星级服务,这一点他们也是借鉴了百货业态的做法。超市虽然是开架自选,但对顾客的服务却不能放松,为了提高员工的商品知识、服务技能,超市经常组织以此为核心的大练兵、大比武,培养服务标兵和技术能手,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商品服务的附加值。
善待供应商实现1+1>2的双赢
“店大欺厂”是我国商界的一大传统恶习,供应商与零售商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实际上已经成为阻碍双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仓储大超市认为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是产品从流通到消费整个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这条链条的高效通畅,才能达到双赢的结果。因此超市提出了“顾客和供应商都是上帝”的口号。
把供应商当作上帝并不是一句空口号,城乡仓储大超市将它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首先,决不拖账。结账问题是供货商最为头疼的问题,超市为改变这一状况从自身做起,坚持给供应商按期结账。开业四年来没有出现过拖欠账款的问题,对少数资金紧张的供货商,在销售量大时还实行一周一结,给予供货商极大的支持。超市严格控制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搞不正之风,因此很多常见的利用结账吃、拿、卡、要的事情在城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一点赢得了广大供应商的信任。其次,在接待厂家的问题上,超市也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对待业务单位不论是否与其发生业务关系,都要做到礼貌热情,还要实行建档备案制度。此外,在敏感的收费问题上,超市与供应商也是放在桌面上谈判,城乡的原则是将“通路费用”降到最低,与供应商积极沟通,目的是双方默契配合将各项促销活动做活做好,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气获得双赢,因此城乡仓储大超市也被很多供应商戏称为“苛捐杂税”最少的地方。同时,超市主动与供应商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双方就市场信息、企业信息进行沟通,认真听取供应商的促销建议,共同确定促销形式。(中国商报 记者 杨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