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合肥消费市场持续红火,每到节假日,商场超市里都是人山人海。市统计局近日发布了今年前两个月全市消费品市场分析,1~2月份合肥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0.8亿元,消费市场已步入新扩张阶段。
城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
合肥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扩大,1~2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1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8.32亿元,2月份为102.48亿元,月均零售额都稳定在百亿元以上,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张阶段。
市统计局相关人士分析,今年合肥的消费品市场也显现出新特点,前两个月合肥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4.45亿元,增长1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5亿元,增长17.6%,城乡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同时,合肥消费品企业的“巨头”们引领作用明显。截至2月底,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法人企业1086家,2月当月实现零售额65.9亿元。
文化奢侈品消费亮点频现
今年市民的吃穿用等传统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数据显示,1~2月份,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0.25亿元,同比增长3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8.06亿元,同比增长28.2%;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46亿元,同比增长17.5%。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市民的消费热点也趋向多样,文化类、享受型商品增幅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1~2月份,在限上批发零售业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43.8%,其中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218.3%。
今年奢侈品类的商品也销售红火,1~2月,全市限上批零业中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4.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
居民收入提高给力消费
合肥月度消费市场已经步入“百亿时代”,如今更是迈向新的扩张阶段。
据分析,消费热情持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去年合肥市区最低工资标准从720元提高到1010元,增长40.27%,成为全省唯一最低工资标准过千的城市。同时,全市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标准,增强购买力,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此外,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市城镇人口已达486万,城镇化率由上年的63.1%提高到64.6%,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率的提升,带来消费的刚性需求,还将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
(合肥日报 苏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