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望京商圈:社区商业唤醒“睡城”

来源:联商网

2012-07-06 13:17

由于当初没有配套商业设施,北京望京,一直被称作睡城;现在,睡醒后的望京,又面临诸多问题。两辆轿车发生刮蹭,车主下车后开始理论。不过,一位说的是普通话,一位说的却是韩语。争论了一段时间,旁边围观的人听出...

  由于当初没有配套商业设施,北京望京,一直被称作“睡城”;现在,“睡醒”后的望京,又面临诸多问题。
  

  两辆轿车发生刮蹭,车主下车后开始理论。不过,一位说的是普通话,一位说的却是韩语。争论了一段时间,旁边围观的人听出些眉目,原来肇事者是那位韩国车主。不过,那位韩国车主最后用很蹩脚的汉语说道:“你说的我听不懂。”就这样,两位车主的理论到此戛然而止,各自悻悻走开。

  在北京望京街望京国际商业中心附近,记者目睹了上述发生的富有戏剧性的一幕。

  在阜通大街、望京广顺大街以及望京街等地实地考察中,记者看到,操着英语、韩语等外语的上班族,一手拎着包,一手打着电话,行色匆匆。

  车辆之间刮蹭,都能蹭出外国人,这是望京地区目前真实的生活状态。

  望京商圈

  北京望京地区,位于朝阳区东北端,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目前居住人口达50万人。东侧为京密路及首都国际机场专线,西临京承高速公路,在南北方向上,处于北四环和北五环之间,新开通的地铁15号线东西向穿过。

  记者从所采访的一些专家、学者那里了解到,与亚运村、方庄一样,望京地区的建设规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了,是当时开发建设的大型住宅区。

  “以2000年左右为转折点,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由经济适用房开始向商品房发生转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对记者说道。随着住房需求的增加,望京区域开始建设大量公寓楼,各种生活、休闲娱乐以及办公等设施也开始逐步完善。

  2006年是望京商业崛起的一年,在这一年,望京国际商业中心、望京嘉茂、宜家开业,之后六佰本、沃尔玛、家乐福、望京NOVO、悠乐汇等也相继开业。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微软、戴姆勒、西门子、LG、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相继进入望京,为望京积聚了大批高技术人才,给望京注入高科技的血液。

  这样,望京便从单纯的居住功能摆脱出来,成为集住宅、商业、休闲等于一体的社区中心,形成了自身独立的内部循环系统。

  记者了解到,目前望京已经形成了几个分散的商业聚集区。由望京国际商业中心、方恒国际中心、望京新世界组成的望京东南部商业组团,华联嘉茂购物中心、沃尔玛及其周边商业组成的望京中部商业组团,六佰本及华彩国际中心组成的望京北部商业组团,以及北京香颂、望京NOVO为代表的望京西部商业组团,构成望京四大商业聚集区。

  洪涛认为,望京的商业结构发生变化,原因在于“随着人口快速增加,社区商业的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要求社区商业在业态结构上做出调整”。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人口达到了2100万人,望京地区也有50多万,各层次的消费需求逐渐显现。

  两个极端

  “望京地区社区商业建设目前仍不理想,十几年前缺乏规划的商业开发建设,至今仍遗留下了很大问题。”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董利对记者说道。

  董利认为,当初望京在商户的引进上,没有限制性措施;商户入驻后,又处于盲目发展状态,当地政府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导致了望京商业从起步开始就发展得不好,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记者了解到,截至到2011年,望京区域30万平方米的商业总供给量中,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占总商业面积的1/3,超市类商业供给占商业总供给量的24%,综合百货类只占商业供给量的11%,并且缺乏具规模上档次的大中型综合百货购物中心。

  “后期建设的商业网点大量涌现,盲目建设,导致商户生存困难。”董利指出,“比如,在望京国际商业中心内的华堂商场,就相对封闭,消费者购物很不方便。”

  “高档社区的封闭性很强,商户很难进入;而中低档社区的规划却很随意,开发商把各个商段切割销售,缺乏整体规划。”董利认为,凯德购物中心,内部商户结构就存在很大问题,导致整体消费情况很不乐观。

  事实上,望京地区在社区商业建设上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北京地区社区商业所面临的难题。

  赖阳认为,商业设施分布过于分散,建设不均衡,这就会导致各个商圈资源不能共享,商圈间又相互争夺消费者,竞争激烈。又由于对入住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各个企业间相互分离,不能形成集群效应。

  记者了解到,望京大部分商业网点,分布在望京中心区以及广顺南北大街两侧,各网点间缺乏有效的商业连接,没有形成具规模档次的商业中心,没有像王府井、西单那样,形成合力、达到集群效应。

  在便利商业在终端经营上,望京商业发展也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情况。记者在考察中发现发现,望京区域的商业,档次多集中在中低档水平,缺乏品牌类的高档商业,现有的综合百货商场部分高档业种也比较缺乏。对于一个国际性社区来说,显然不能满足拥有大批高消费群体的需求。

  “总之,社区商业在建设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建设较早的社区,商业建设规模有限,满足不了居民日常需求;二是后建的商业设施,建设过量导致市场饱和,社区商业建设上缺乏协调。”赖阳对记者说道。

  两个方向

  尽管望京商业网点结构建设不合理,存在着“有些设施社由于建设过于分散,没有做到资源共享,重复建设较为严重”的现象,但洪涛认为,望京地区商业建设,培育期已经过去,进入了成长期。

  在餐饮业种上,记者发现,传统餐厅中,中低档居多,西式快餐以麦当劳、肯德基等为主,但数量不多。总体上,传统餐厅和韩国餐厅趋于饱和,西式快餐市场尤待开发。

  记者在考察中也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比如望京国际商业中心内,除了设置有餐饮、超市外,比如海底捞、华堂,广场内还设有儿童娱乐中心,供儿童嬉戏玩耍;同时,在地下一层还设置有望京图书大厦,为居民提供文化学习场所。

  总体来讲,望京现在商业、医疗、教育、体育等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已经形成集居住、生活、工作为一体的区域,“未来发展趋势是朝着大规模、高品质等方向发展”。

  “社区商业开始承载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休闲服务的功能,在发展方向上,应该向‘生活方式中心’进行转变。比如像蓝色港湾一样,为消费者提供宽松、自然的环境氛围。”赖阳认为。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望京在社区商业建设上,应加强与周围居民的互动,选择更多具有体验互动的特性品牌,进行品牌调整,增加体验式消费的份额,也是社区商业可选的一个方向。
  (中国商报·超市周刊 实习记者张衡)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