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购物中心的选址原则
a 最短时间原则
购物中心应当位于人流集散最方便的区位。随着交通改善,购物者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因此距离已经不是决定购物者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更多地考虑购物过程所花费的行车时间。
b 易达性原则
购物中心应分布于交通便捷、易达性好的位置。易达性取决于交通工具和道路状况
c 聚集原则
商业活动具有集聚效应,集中布置能够相互促进,以提高整体吸引力。城市人流、物流和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焦点常常成为优先选择的地点。
d 接近购买力原则
购物中心要接近人口稠密区,又要接近高收入或高消费人口分布区。
香港购物中心信奉的一个基本商圈二八原则——20分钟商圈之内的客源要做80%的生意。
香港购物中心并不相信太远的边缘商圈能带来巨大的人流,所以在客源半径上,扩大了20分钟核心商圈的作用,而将30分钟次要商圈及1个小时的边缘商圈的期望值降低。
香港购物中心的商圈呈现典型的地铁商圈特点,香港建在地铁轨道交通线路上的购物中心,占到总数的70%左右。
购物中心作为交通枢纽,而非上落站。占据地铁出口,还要占据巴士换乘站,让地铁人流在此换乘,而不是快速通过。
1.2 购物中心的规模
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和运营风险,现阶段开发的购物中心面积适应当时的市场规模和容量,不求一步到位,为未来预留发展空间,采取分阶段开发的策略,购物中心分地块分期开发。
香港购物中心的主流规模为5~10万平米,不建设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占到香港全部购物中心的80%以上。
5~10 万平米——52%
3~5 万平米——20%
小于 3万平米——14%
大于10万平米——14%
美国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约为11100平方米,社区型购物中心占其购物中心总数的70%。
日本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约为14800平方米。
香港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
中国大陆购物中心的面积多为10~20万平米。
深圳万象城2004开业,(一期):18.8万。
杭州万象城2010054开业:24.2万
沈阳万象城 2011054开业:20万
成都万象城:24.4万
深圳益田假日广场200808开业:13.58万(含酒店写字楼)
深圳中心城 200704开业:14万
深圳金光华广场 200411开业:12万
广州正佳广场2005开业:30万
1.3 购物中心的层数和层面积
购物中心的层数与项目的用地及总规模有关。
一般购物中心营业部分的层数地上2~6层,地下1~2层。但在香港一些用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楼层数就做的比较多,5-9层的很普遍,有的高达19层。
商业层面积不宜过小,一般0.6~2万平米。单层面积过大,将不得不采用环型或网格型主流线形式,会带来顾客位置感迷失的问题。
深圳万象城:地上5层,地下1层。平面长宽 195米x121米=23600平米。
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地上3层,地下2层。平面长宽310米x 44米,一层约1.4万。
深圳中心城:地上1层,地下3层。平面长宽 170米x 121米=20570平米。
沈阳万象城:地上6层,地下1层。
杭州万象城:地上6层,地下2层。
哈尔滨欢乐颂:地上5层,地下1层。平面长宽 330米x(82~138)米,一层约2.4万,二层约2.1万。
广州正佳广场:地上7层,地下2层。平面长宽 195米x175米,一层约3万。
香港国际广场:平面长宽 90米x 40米=3600平米。
香港朗豪坊:地上13层,地下2层。平面长宽 190米x 40米=7600平米。
香港MegaBox:地上19层,地下1层。平面长宽 110米x 100米=11000平米。
1.4服务体系分为顾客服务体系和内部服务体

4.1.1 顾客服务功能
顾客服务设施主要为顾客卫生间、母婴室、客服中心、顾客休息区等。
a 顾客卫生间
●位置根据目前已经运营的购物中心使用经验,每层顾客卫生间分布需均匀,服务半径不宜太大,应根据购物中心的平面形状大小,合理分布顾客卫生间。
● 厕位数量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规定,商业区域内男女厕位比例为1:1.5。根据已建购物中心的使用经验,大部分购物中心男卫生间使用强度一般,基本够用,甚至有富余。女卫生间使用强度高,普遍出现排队状况。因此,根据现购物中心的使用经验,应提高女卫生间的蹲位数量。
据相关调查:
香港——男女厕总体比例目前还只能徘徊在1:1.5间,
台湾——在2003年1月,其台北市男女厕位比例由1:1调整为1:3,在2006年4月,男女厕位比例从原本1:2提高到1:5。
美国——12个州已于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了保证“如厕公平”的法案,将女厕所的数量增加两倍,甚至有州规定女厕面积需达到男厕3倍以上。
b 顾客母婴室
从现在购物中心的消费群体看,家庭单位占有一定的比例,年轻妈妈带着婴儿购物已很常见,因此,购物中心在靠近卫生间的位置设置母婴室已成为必须,进而体现购物中心人性化设计的一面。
C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是购物中心运营商直接服务顾客的前端,是购物中心意见处理和解决顾客需求的唯一通道,是购物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客服中心必须设置在可见性和可达性较强的非商业位置。
4.1.2 顾客停车体系
a 停车位指标
根据大部分地方城市管理技术规定,商业停车位指标一般为1个/200㎡,而深圳商业停车位指标为0.8-2.0/100㎡。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人均拥有车辆已大大提高,自驾购物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如果按旧规定设置的停车指标,已经很难满足购物中心实际的停车位需要。建议每70-100㎡设一个停车位。
b 车库出入口:位置、车行方向
停车场进出口的位置将会影响周边道路的车流方向,规划不当的停车场进出口不仅会影响停车场的进出效率,也会导致车流回堵而影响周边道路上的车流。一般规划停车场进出口时,应注意的有以下几项:
出入口应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非主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车流量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处向后退缩若干距离以便车辆进出。
应配合道路的车行方向以单进单出设计,避免进出在同一个口。
采用效率较高的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时间,收费点尽量不要设在坡道上,以避免司机进出麻烦,斜坡起步。
c 停车方式
停车方式可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机械停车库、多层立体车库和屋顶停车等。
地面停车场对于顾客来说,使用方便,但是不利于商场统一管理。而且为了使购物中心外环境井然有序,并增加购物中心的外部集散和停留空间,应尽量避免地面停车。
地下停车库是购物中心最适合的停车方式,方便管理。
机械停车,其优点是在满足购物中心停车指标的前提下,节省建筑面积,节省建筑投入成本。但是机械停车管理不方便,且停车和拿车等候的时间太长,不适合购物中心使用。
多层立体车库,在商业建筑面积足够的情况下,尤其是高层商业建筑,可设置多层立体车库,使自驾购物的人流可以更快地到达各层商业,购物更方便。在使用上多层立体车库采光通风良好,可以分流地下车库的车流压力。从开发商的角度出发,维护成本低,建造成本比地下停车库低。
屋顶停车,在建筑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屋顶停车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把自驾购物的人流直接带往屋顶层,然后从上到下逛商业,改变常规商场上部人流较少的情况。但是在高层商业里,通常顾客不愿意上到屋顶停车。
d 可识别性
● 色彩
由于购物中心停车库单层面积较大,且受交通核和设备用房的视线遮挡,顾客很难定位自己停车所在位置。因此,平层面积较大的停车库需要通过不同的色彩进行车库分区,缩小停车位置的寻找范围,提高可识别性。
● 设备
停车定位器,停车后在该分区的停车定位器领取定位条码,拿车时可在任意的停车定位器扫描条码,获取停车位置的信息。
LED车位指示灯,在每个停车位上空设置有LED指示灯,显示车位是否有空余,红灯显示本车位已满,绿灯显示有空车位。减少顾客找车位的时间。
e 车库与商业的关系
如何从车库更快地进入商业,处理好车库与商业的关系?
第一,与商业同层的车库,应紧邻商业设置,并设置可直通商业中庭的出入口,方便车库人流直达商业。
第二,位于商业下部的地下车库,应设置大堂,大堂内有直达商业的扶梯或垂直电梯。位于超市下部的车库,应设置平板扶梯,方便手推车直达车库。大堂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围合,通过暖色灯光照亮,提高商业大堂的可见性。在车库内各个位置,设置暖色的人行道标识,直接连接到商业大堂,引导地下车库的商业人流进入。
f 车库与卸货区的关系:
车库与卸货区应相对独立,并有各自独立的车行出入口,避免卸货区的臭味干扰顾客停车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顾客车库与卸货区之间,可设置临时性连通车道,在节假日大量车流出入的时候,顾客可借用卸货区的车行出入口出入车库,防止大量车流拥堵。
4.2 内部服务体系
内部服务体系的组织设计体现了购物中心平面功能的合理完善。内部服务体系包含货运流线、垃圾流线、员工流线和员工服务功能等,且与公共客流尽可能的区分开来。
4.2.1 货运流线
a 位置
卸货区一般设置在地下室,与商业部分相互隔离,避免卸货区臭味对商业的影响。卸货平台应根据商业平面合理分组设置,临近货梯。货车可以在地下层卸货,通过就近货梯将商品运送到各个楼层,再通过送货通道送达每个店铺。
b 数量
由于购物中心物流量较大,需要根据商业平面合理布置足够的卸货区。
卸货区的合理设计,需考虑该商场所有货车的尺寸和转弯半径。
货车的尺寸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C 要求
● 通风
由于卸货区与垃圾运送共用,通风处理尤为重要。
● 卸货平台宽度和高度
为了方便大批量货物的装卸和运送,卸货平台宽度一般不小于5m。根据购物中心常用货车尺寸,卸货平台高度一般设置有0.8m和1.2m两种尺寸,能满足大部分货车的卸货要求。
● 坡道和台阶
由于卸货平台与车道的高差问题,卸货平台与车道之间需设置运货坡道和台阶。坡道坡度不大于1:5,以不影响车道为准,坡道宽度为1.2-1.8m。
4.2.2 垃圾流线
垃圾流线设置最好的方法是与货运流线共用,与公共客流区分开,避免垃圾臭味干扰客流。并靠近卸货平台设置垃圾房,方便垃圾运送。
4.2.3 员工流线
员工流线即员工上下班、运送货物的流线。内部进入专用的员工通道,然后通过货梯到达每个楼层,通过送货通道到达每个店铺。为了提高商场的综合使用效率,员工流线同样可以和货运流线相结合,综合利用。
4.2.3 员工服务功能
员工服务功能包含员工更衣室、员工餐厅、员工办公室和员工卫生间等。商场需设置独立的员工出入口,统一打卡,并靠近打卡室设置员工更衣室。员工餐厅和员工办公室可设置于地下室或地上商场次要位置,与公共客流分开,通过员工通道出入。员工卫生间与顾客卫生间相对独立,是员工专用卫生间,每两层至少设置一个。 (联商网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