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成都万象城正式开业,城东告别了没有中高端购物中心的时代。一时间,成都万象城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
两年之后,成都商报《2014成都商场软实力调查报告》出炉,调查数据显示,成都万象城综合得分为85.2分,以5分之差落后于仁和春天百货和新近开业的IFS,没有进入成都商场软实力排名前十名的榜单,仅处在中游水平。
其实,成都万象城所处的万年场片区并不缺人气。这里是城东人群较为集中的居住区之一,以华润二十四城、紫东芯座、花样年花郡为代表的一些新楼盘与周边的老小区组成了万年场住宅群,以普通白领和年轻的家庭为主的人群构成该片区的主力消费群体,潜力巨大。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成都万象城表现更好的地方多集中在商场硬件设施方面,而软性考核指标则稍显欠缺。
消费者红黑榜
红榜
1.商场内外环境整洁
2.硬件配备成熟,休息椅数量设置较合理
黑榜
1.员工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改善,服务主动性差
2.活动缺乏吸引力
3.商品价格高,高端超市与周边消费能力不匹配
受访者吐槽
A、林女士,31岁,家住万年场花样年花郡小区
B、谢小姐,年龄保密,本地资深买手
C、黄小姐,29岁,普通白领,家住万年场紫东芯座小区
百货业务只占三分之一 餐饮娱乐“反客为主”
最近两年中,林女士在成都万象城的服装类区域消费总额不超过2000元,但这并不是因为她不爱购物。林女士表示:“平时一年花在衣服、包包上的钱也不止上万元,不过成都万象城的服装品牌虽多,但缺少特色,而且动辄上千元的价格,令人觉得有些不值。”
成都万象城的一楼不乏国际一线的服饰、箱包品牌,店里的绝大部分商品多是4位数的价格,有些甚至过万元。不过在成都万象城还有价格相对便宜的尚泰百货,但林女士认为,对尚泰百货缺乏品牌认同感,虽然有些牌子价格合适,但是相比之下还是会选择到时代百盛、摩尔百货这些老牌商场去购买。
调查数据显示,在成都万象城的消费构成中,餐饮和休闲娱乐的比例分别达到了29.1%和18.8%,两者相加甚至超过了其主营百货业务31.0%的比例。对此,作为本地资深买手的谢小姐表示,现在买奢侈品的人会去IFS、仁和春天,买轻奢时尚的人会选择王府井[-1.16% 资金 研报],买实惠便宜的人会去伊藤洋华堂。定位越明确,越能够吸引顾客,而品牌落差太大,反倒会失去吸引力。
进口食品价格不菲 经济实惠的选择不多
林女士有个2岁的宝宝,所以母亲也在家中帮她带小孩。对老人来说,超市当然越近越方便,但成都万象城负一楼Olé超市的价格却着实把老人吓退了。面包、蛋糕、牛奶大多以高端进口食品为主,缺少经济实惠的选择。蔬菜、水果、生鲜等的价格大多都高于同类型品质较高的超市。林女士表示,虽然进口食品是Olé的特色,但对于家庭消费来说,不是很实在。
市民黄小姐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原本期待成都万象城开业后,能有一家比较近的超市买东西,逛了两次后却感觉很失望。超市内大部分都是进口商品,价格不菲。黄小姐觉得平时买菜做饭,没必要付出这样的生活成本,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双桥子的家乐福或者建设路的伊藤洋华堂。成都商报记者
实地调查>>
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万象城负一楼的Olé超市,发现这里所售卖的很多商品都标注了进口食品、有机食品等字样,尤以零食、速食品、生鲜居多;商品普遍包装精美,甚至蔬菜水果也用透明塑料袋进行了分袋密封;超市里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红酒商品区,几乎算得上一家小型酒类专卖店。
不过,在记者逛超市的半小时里,却鲜有人问津。而据记者观察,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来逛超市的人屈指可数,个别时间段甚至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比顾客多的情况。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一般周末和晚上的人流量会好一些。
据成都商报记者调查,该片区的居民平时的主要消费集中在生活必需品、易耗品和食品的采购上,更需要能贴近实际生活的超市。成都万象城虽然开设了超市,但过于高端,即便品质感很强,却忽视了为普通消费者带来便利与实惠的重要性。
消费者建议>> 成都万象城周边大量的住宅业主则是希望其能增加一些人性化、便民化的服务,如送货上门、儿童托管、提供免费水、代驾等服务。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