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C尼尔森数据统计,2013年全年,国内奶粉市场销售额约为600亿元,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政策作用的推动之下,未来几年婴儿奶粉将实现接近14%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千亿规模,而随着国内外奶粉占比的逐渐“势均力敌”,以伊利为首的本土品牌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助推伊利奶粉做大做强
2013年,被外界称为中国乳业的新元年,十八大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的一经出台,瞬时带动了母婴、玩具、奶粉、早教等“二胎概念股”的高抬。曾有机构推算,“单独二胎”将推动25%的新生儿人口增长,这必然打开婴幼儿奶粉这一最大的刚需市场,伊利作为国内婴幼儿奶粉的代表品牌,此次将搭乘政策的顺风快车。
与此同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也相继发布,二者都强调了企业应具备自建奶源,对质量的把关更加严格,可以预见,未来会有一大批不合格企业遭到整合或淘汰,市场环境将进一步肃清,而伊利凭借在品质、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可望在这一轮角逐中优势胜出。
海外投资强化婴儿奶粉业务
另据了解,早在2013年4月,伊利投资新西兰婴儿奶粉生产基地项目就已获批,将在今年6月左右投产。显而易见,新西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为伊利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奶源资源,为伊利奶粉的品质保驾护航。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全部达产之后,可以解决国内五分之一的市场所需,这恰好平衡了二胎政策带来的需求缺口。
纵观国内奶粉市场的品牌分布情况,目前国内外品牌占比正从之前的“洋奶粉独大”向“中外半壁江山”转变,从销售份额看,2013年,国内厂商占46%,国际厂商占据54%。“恒天然”事件、“反垄断”等的负面影响,逐渐打破了中外奶粉在消费者心里的绝对界限,本土龙头品牌在工艺、技术、配方等方面同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如今已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接受。
科技创新打造“奶粉最强音”
另一重磅消息来自于伊利科技研发带来的新惊喜。今年2月,伊利集团已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在荷兰合作成立欧洲研发中心,此前消息人士曾透露,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已着手开展产品研发工作,研究成果将在不久后问市。话音刚落不到一个月,伊利再次宣布,伊利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托菲尔将于3月25日发布新品,其创新性的“舒适配方”概念,将打破当前婴幼儿奶粉市场僵局,与国外的诸多大品牌一较高下。 
据介绍,托菲尔融合了创新科技的蛋白酶水解技术与欧洲百年BID复合益生菌科研成果技术,将系统解决食用奶粉过程中婴幼儿胃肠道舒适度问题,降低胃肠道消化负担,提升营养吸收率及免疫应答,建立完善的舒适屏障。有媒体人士对此评价说,托菲尔打上“尖端科技”的烙印,而事实上,对于未来千亿的市场规模,伊利凭借此次独特的科技创新,又成功占据了多一分领地。
政策在助推,市场在扩张,未来的国内奶粉市场将是一个充满期待的神秘矿山。可喜的是,伊利凭借先知的战略动作、过硬的品质保证和强大的产品创新生命力,不仅提前斩获了市场一杯羹,也为其他本土品牌的进军铺了路。让我们期待国内奶粉今年卓绝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