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是关键 宁波住宅底商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来源:联商网

2015-02-06 14:16

家门口的托管班、早教中心、净菜超市、宠物医院,它们的受欢迎,除了很多电商无法替代的因素,归根结底却依然没有偏离住宅底商便捷性的主旨,

  在海曙的青林湾街,青林湾东区某临街住宅底商,原来蛋糕店的门面被拆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水果超市,小区住户张女士说,这两年小区底商的商铺换得很频繁,有的店面一年内就转了3次,这一轮新开的店面类型较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旅行社、培训机构、童书店、银行、保险机构。

  住宅底商业态“变脸”,在宁波大部分的住宅小区都在发生,在新小区更为明显,从一个小区底商业态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的其实不仅仅是电商的来势汹汹,还有居民消费方向、消费习惯的转变。

  一个成熟小区底商,两年里换了4个租客

  住宅底商业态轮换在加速

  2005年左右,周女士在自己刚入住的海曙某小区购置了一个50㎡左右的商铺,她回忆说,当时听说贺丞小区那一片小区的商铺,不但很好租,而且转手都非常赚钱,很多人说“一铺养三代”,自己手上正好有闲钱,小区的人群资质都不错,价格又便宜,就买了一个。

  周女士认为,刚开发的小区商铺,得先养个三五年,等居民陆续住进来了,租金就不愁了。她说,最先是建材店,后来涨了一些租金,租给了一家服装店,虽然前面几年租金不高,但是很稳定,换掉建材店也是自己的主意。2003年,小区已经很成熟了,入住率高,居民经济条件也不错,以为终于“养出了”,没想到住的人多了,逛商铺的人却少了,临街1/3的商铺都转了业态,去年合同到期,由于租金没谈拢,服装店也走了,又租给了一家卖保健品的,生意也不算好,老板转租给了别人,一会卖玉石,一会卖母婴用品,短短两年内居然换了4家店,而自己家居然还不是换得最频繁的。

  而宁波市内的多家房屋中介机构向记者表示,通过中介机构租赁的住宅底商并不是很多,位置不同、面积不同,价格存在很大差异,很难作具体比较,不过近年来住宅底商确实不如往年“行俏”,业态的稳定性不及前些年。

  “零售型”到“服务型”

  住宅底商从卖产品时代走向卖服务时代

  住宅底商是指住宅底部的商铺,一般位于小区临街建筑物的一层、二层,来自于深圳、广州的开发理念。开发商将原本不太好卖的底层住宅转变为对通风、采光几乎没有要求的商铺,不但卖高了价格,还增加了商业配套的卖点,所以在各个住宅项目迅速推广开来。

  从住宅的底商发展来看,除去银行、美发这类基础的商铺,主流业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10年前,高层项目多属于当时的新开发区域,附近配套并不算特别完善,而住户大多来自于成熟区域,所以当时住宅底商业态除了银行、美发这类基础的服务型业态,大多为零售型商铺,服装店、便利店、小超市、药店、小卖部、书报亭,经营的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对于这些业态来说,入住率的增加,小区的成熟,必然能带来营业额的增加,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区入住率高,居民消费能力强,交通便利,靠近成熟商圈,被视为一个商铺能否赚钱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评价一个商铺价值的标准。

  第二阶段在2010年~2012年间,服务型社区商铺开始出现,健身房、宠物店、花店、甜品店、蛋糕店、高档水果店、咖啡店、房屋中介公司、装饰公司,这些业态随着居民的消费水平、生活品质需求提升出现,同时随着生活区的成熟,超市进驻,居民的基础零售需求被满足,书报亭、小超市这类基础的零售业态开始被逐渐取代。

  而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第三个阶段,伴生着社区的成熟,居民的家庭结构开始变化,与亲子、教育、培训、服务相关的机构开始进驻,来补充家庭成长需求,而在电商的冲击下,一些零售行业慢慢隐退,第二阶段出现的水果店、蛋糕店等业态的同质化竞争开始加剧,传统零售开始加入网销渠道,底商从卖产品时代进入了卖服务时代。

  细看这三个时代,与其说是时代变了,不如说是人们的消费习惯、花钱方向变了,除了地段、交通、消费能力这些特点,居民买不买账倒显得更为重要。

  电商不是唯一倒逼因素

  是否符合这个时代的“便捷”标准才是关键

  徐小姐是位80后,家住鄞州一个高档小区,有了网购,她连超市都很少去,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网购,几乎不会去小区门口的超市购买商品,小到家里的调料,大到电器,即使是临时又需要,去的也是附近的超市。

  住宅底商近年来业态的轮换,有人爱将其简单归咎于电商的来势汹汹,认为正是徐小姐这种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导致了住宅底商很难找到合适的,可以长时间持续的业态,而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光顾住宅底商,比如她会带家中的狗狗光顾宠物医院,会去小区的洗车店洗车,会把孩子送到小区里的音乐学校学琴。

  那么徐小姐这类人群的需求到底在哪里?她举了朋友家楼下一家童书馆的例子,那家童书馆面积不大,做的是童书出租的生意,位于小区比较偏的位置,之前的商铺业态也常更换,如今开了两年多,颇受附近小区有娃家庭的欢迎。很多家长喜欢去那里借书,而不喜欢买书,是因为那里的书新,量大,家长可以细细挑选,比电商上的走马观花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图示,孩子还能在那里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游戏,参加一些定期活动。徐小姐自己也曾带孩子去过,觉得把孩子放那里很省心。其实买书,一样可以通过电商,从费用上看,每年看的书价格也贵不了多少,喜欢去那里,图的就是省心。她希望自家门口能多一些这种体验感强的商铺。

  虽然我们正在经历底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变化,消费重心在转移,但实际上,家门口的托管班、早教中心、净菜超市、宠物医院,它们的受欢迎,除了很多电商无法替代的因素,归根结底却依然没有偏离住宅底商便捷性的主旨,所以对于经营住宅底商的业主来说,如何找到目前居民真正需要的业态,带来真正需要的便捷,才是让店铺业态保持持久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搞清楚这个时代需要的便捷究竟是什么。

  (现代金报 王薇)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