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家实体书店正式落户北京。近日,来自成都的言几又将第二家标准店落户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三层,涵盖图书、餐饮、文创产品等多个板块,吸引众多消费者前去光临。同时有消息表示,从社区书店转型为文化空间的言几又,未来还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上海等地陆续建设新店。面对经营压力、图书电商的冲击以及资本涌入带来的市场竞争,言几又未来又将获得怎样的发展?现阶段实体书店又处于何种发展环境呢?
首日客流达6000人次
7月7日,位于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的言几又正式对外开业,这也是继全国首家标准店落户成都后的第二家标准店。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店面积达3600平方米,涵盖图书售卖区、文创产品、创意市集、咖啡餐饮、言宝乐园等。鉴于该书店规模较大且内容较为丰富,很多消费者纷纷前往,数据显示,开店当天,言几又的人流量已达6000人次,而周末日均人流量更是高达8000人次。
公开资料显示,言几又前身为2006年在成都紫荆小区成立的本土书店今日阅读。最初今日阅读定位只是一家社区书店,通过两年左右的发展,今日阅读的门店数量达到60家之多,但随后由于国内实体书店整体发展环境不佳,不断萎缩,这60家门店逐渐在2013年底前关闭。鉴于环境的改变,今日阅读也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转变、升级,并于2014年6月由今日阅读品牌衍生出高端品牌言几又,主打城市文化空间,并将书店位置由社区转向商场、购物中心。截至目前,言几又旗下还包含今日阅读、见、言社、言宝乐园等子品牌,并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西安等城市拥有14家门店。
在书店现场,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以前若要到较大的书店都需要去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但距离实在太远,现在书店的开业正好解决购书的问题。另外,目前适逢暑假,带孩子来书店逛一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文化空间成发展所趋
近年来,随着多家书店接连关门,使得实体书店的发展愈发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同时实体书店经营者也开始探索如何提升经营效率,让书店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而融合咖啡、文创产品等多元内容,打造文化空间、多元文化品牌,成为较多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以单向空间为例,现今单向空间已从一家书店转变为多元文化品牌,旗下包含新媒体平台“微在”,“单系列”产品如沙龙品牌“单谈”、出版物“单读”、餐饮品牌“单厨”、原创设计品牌“单选”等,和Youngthinkers三条产品线。
而言几又在打造文化空间的过程中,除常见的文创产品、餐饮外,还引入了画廊和文创品牌,同时言几又的子品牌也涵盖了儿童空间、创客空间、文化社交空间等。据言几又集团总裁但捷此前透露的数据显示,言几又的书籍部分占整个店面销售的40%,而通过复合业态,实现销量逐年递增,与以往相比,现今每年实现的总销售量是过去的5-6倍,甚至能达到过去的10倍。
与此同时,实体书店还在地理位置上进行诸多考虑,入驻商场也成为热门选择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商场现今也欢迎书店的入驻,并提供优惠的租金,另外则是商场有较多的消费人群。有消息透露,此次言几又位于西红门的门店,在租金上只是其他商户的1/3,这无疑能大大减少经营负担。
资本涌入竞争加剧
根据言几又的规划,未来还将以一线城市为主,陆续增开新店,其中今年9月还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再开一家规模在5000平方米的门店,另外将在上海建设两家面积分别为2700平方米和3500平方米的门店,并在成都建设4000平方米的门店。此外,每年还将开出20-30家今日阅读的小型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成本较高、图书销售利润较薄、图书电商低价售书的竞争,仍是实体书店需要面对的困难。但在此情况下,众多资本纷纷涌入实体书店领域,其中当当、中信出版纷纷发出千店计划,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等老牌书店也在持续扩张,在北京市甚至其他省市增开新店,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大。但在但捷看来,行业内出现很多进入者或投资人,虽然带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可怕,对行业而言是好的趋势。
此外,今年6月,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实体书店发展提出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实体书店的经营发展,较多是起到引导作用,关键在于实体书店本身,通过寻找更好的经营模式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实现稳定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