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春熙路的价值究竟在哪?为何引众人折腰

来源:联商网

2016-08-22 10:03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和城市地标,春熙路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和消费力。

有人说,春熙路早已经没落,因为非中心区域的商圈纷纷崛起。有人说,春熙路不再是城市地标,因为现在到处都是所谓的“城市地标”。可时至今日,还是有无数人为了春熙路这块地皮竞折腰。我们不禁要问,春熙路的价值究竟在哪?

历史悠久的商业传承

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当初作为一处中心区域的步行街使用。40年代的春熙路曾经汇集了21个行业及800多家商店。

在历史车轮行进至改革开放时,春熙再次迎来商业上的繁荣。千禧年后,成都政府对春熙路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改造。如今的春熙路商圈,指总府路以南、上东大街以北、红星路以西、盐市口以东约0.4平方公里的地区统称,为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和城市地标,春熙路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客流和消费力。

大量商业项目入驻

巨大的客流和消费力带来了什么?——商业项目和国际品牌入驻

在春熙路商圈,光是商业项目就超过了二十余家,更别说还有那些在一旁跃跃欲试等着接手的商业运营公司。

我们将以几个商业类型不同的商业项目为例,看看它们在春熙路这块寸土寸金的地皮上得到了什么。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是港资九龙仓集团第一个在内地投入运营的旗舰商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60亿元人民币,建筑总面积约76万平方米。带动了90余个品牌第一次到成都或西南,第一年业绩取得了不菲的28.5亿。

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一街之隔的成都远洋太古里是香港太古集团在内地的第四个项目,更是继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后的第二个太古商业产品线。

在春熙路商圈,这两座双子星迅速的成为了全中国商业地产瞩目的焦点。

而仅仅开业一年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就以19亿的业绩震惊了商业地产圈,也使得成都的奢侈品品牌数量得到“爆炸”式的增长。

成都群光广场是台湾蓝天集团在大陆开设的第二家店,这家靠IT起家的台湾50强企业以自地自建的模式开始了在大陆的投资,并且将成都群光广场定位成经营精品品牌百货为主的综合商业项目。

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群光广场在“百货大军”中逆势而上,销售业绩达10亿元。

作为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的阳光保险集团,在中心商圈的头号“作品”就是位于春熙、东大街、盐市口三大商圈交汇处的春熙village。

和上述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相反的是,它主打“成都首座体验式潮玩部落”,聚焦年轻客户群体,噱头十足。

在初开业的高峰时期,周末客流量可达5万人次左右。虽然现在销售和客流差强人意,但是在春熙路这块随时产生财富传奇的土地上,业界人士还是普遍持有乐观看法。

客流和消费力让大量商业项目入驻春熙路,印证了春熙路商圈的价值和辐射消费力。而相辅相成的是,这些商业项目也让春熙路的形象提档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持续卓越

而作为成都商业地产的资深人士,又怎么看待春熙路的价值和前景呢?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戴德梁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巫保民说:“春熙路商圈在成都商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当然了,业界也有不同声音。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则认为:“春熙路目前已经不是偏高档品牌的首选地址,且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低端场所。”

对商业项目前期考察、数据调研以及资源引流方面经验丰富的商业运营管理公司——MKM,自然也持续保持着对春熙路商圈的高度关注。

MKM联合创始人之一的COO Mark Young 杨振兆认为,现在成都商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程度高,想要商业项目有所盈利,就必须做出改变,保证项目有持续的消费吸引力和受欢迎的品牌租户。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消费需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刚需消费——购买生活用品,而是复合型、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地理圈层以及扩大到更远的消费人群。

毫无疑问,春熙路商圈完全符合以上条件:良好的地段,开阔包容的消费理念、优越的商圈形象。这些无形的财富,给春熙路加冕上了一层闪耀的光圈。

所以我们认为,春熙路将持续“卓越”且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将价值作用不断“发酵”。而下一个对这块地皮出手的又会是谁呢?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