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深陷传销陷阱导致殒命事件,再次把传销这个字眼推送到人们眼前,青春韶华瞬逝,令人痛惜不已。然而也有不少电商平台在运营模式上备受争议,如云集微店、环球捕手在营销推广上涉嫌传销,官方微信号遭到封禁,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或调查……
云集微店:被罚958万 微信封号
8月11日消息,有网友向《联商网》爆料称,8月10日下午,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官方订阅号和服务号被腾讯封杀。
《联商网》了解到,此次被封禁的为订阅号云集微店官方和云集服务号,前述两个账号已无法在微信内搜索到。目前云集微店官方网站还挂有云集服务号二维码,扫描关注后显示“该公众号因违规无法关注”,腾讯给出的封停原因是“此帐号存在涉嫌违反微信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违规行为”。
刚刚过去的7月份,云集微店收到了来自杭州市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958万元处罚罚单。云集微店CEO肖尚略随后在《958万,我们为社交电商交学费》长文中回应,这张罚单是针对云集微店两年前的App销售模式。
并且他表示,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微店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另外,云集微店当时的经营模式与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传销活动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附:《958万,我们为社交电商交学费》
各位亲爱的店主、各位亲爱的同事:
近期,我接到了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张迟来的罚单。这张罚单是针对云集微店两年前的App销售模式。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因存有争议,这份针对2015年的处罚直到最近才正式下发,金额为958万元。
2016年2月,在有关部门和法学人士的帮助下,云集微店就对地推中有争议的部分进行了整改,并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法律界人士的认同,已经成为一家阳光下的、合法合规的社交电商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张罚单是我们为探索社交电商发展交出的学费,也是云集微店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了己身不足,促进我们更健康的成长。从这个公示的另外一面,大家可以看到的恰恰是云集微店的商业模式已经合规上路。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争议在于:云集微店当时的经营模式与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传销活动也是有本质区别的。从云集微店实际产生的电子商务零售额、物流发货件数、商品客单价、平台的税收贡献来看,云集微店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创造了真实的社会价值,在品牌商、兼职零售店主、消费者和平台之间取得了共赢。除此之外,云集微店一直按照补贴市场、亏损经营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在运作,2015年亏损3265万元,2016年亏损311万元,平台并没有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牟利,相反做了大量的市场投入。无论是创建初衷、还是社会效益,云集微店与传销均有本质不同。
由于云集微店的创新对于相关监管条例而言,属于全新的模式,并且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价值,政府有关部门直至近期才对2015年的行为作出了处罚决定,在这期间,有关部门持续给了云集微店许多指导、关怀与帮助。
2016年2月也成为了云集微店的全新起点,完成了模式整改之后,我们赢得了地方政府、品牌商、消费者的更多支持与信任。这份信任是我们最弥足珍贵的财富,因为信任才是社交电商得以健康发展的土壤。
信任促进了协同。这16个月里,云集成为品牌商们探访的热点,买手在全球各地探访供应链。有更多优秀的全球知名品牌、中国匠心企业和云集微店先后达成了深度合作。顺丰、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德运、澳佳宝、康恩贝、浙江物产等知名企业先后与云集达成深度合作关系,云集的六大云端服务变得更加完善、强大、贴心。
信任也带来了成长。一年多来,云集微店的每月销售额从不足1亿快速增长到了7亿,在5月16日的周年庆中,我们的单日销售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店主的数目也同步达到了180万。从东海之滨的杭州到沙漠之边的喀什,从极光所在的漠河到碧海蓝天的三亚,云集微店的包裹箱为千万消费者的生活增加了更多亮色。
信任还带来了关注。资本市场开始关注并认同我们,2016年12月份我们获得了凯欣资本与钟鼎创投的2.28亿元投资。来自各地的政府领导、学者、专家多次考察调研云集微店,对我们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指出“云集微店所代表的社交电商是面向未来的新商业模式!”
信任更带来了共赢。这一年多来,云集微店为180万店主提供了专职或兼职的零售工作机会,创造了5000个销售培训、客服支持、仓储物流的就业岗位。仅仅是今年5月份,我们就分享出了9000万元给到店主群体。
958万的背后,是当初的App社会化地推方式与存在了12年之久的规则条例的不兼容。我们将原本存在于企业内部的销售管理培训团队,变成了社会兼职就业,与相关条例构成了冲突。在监管部门与专家们的帮助下,云集微店于恰当的时期进行了整改,调整了App的推广模式。从此我们告别了有争议的App社会化地推模式,以规范的公司化方式推动App销售,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合规的社交电商新路径。
现在的云集微店比两年前更加成熟,我们成立了政府事务部与法务部,与政府密切互动交流,以政府指导为依据,在个体零售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对于社交电商,政府的态度是扶持爱护,而不是压制,各方都一致认为:社交电商是未来的行业趋势,并会带来更多价值。
我们依然坚守初心——为更多用户提供物美价优的商品,为店主提供轻松愉快的兼职工作机会,为品牌商提供广告渠道一体化的需求供给连接。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优秀品牌同行、与匠心企业同行、与中国各县域的优秀农产品同行,惠及更多的生产者、服务者、消费者。在杭州这座创新之城里,唯一不可改变的,就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初心不改,勇赴前程!
据了解,2015年下半年,云集微店采用的地推模式引起了一些外界争议,云集微店地推模式采用的是多级分销制,而这也是传销的主要特征之一。
要成为“云集微店”店主,须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成为“店主”后,可以邀请其他人员加入成为新店主,“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直接邀请30名和间接邀请130名),即可成为“导师”,团队人数达到1000名,即申请成为“合伙人”。
至2016年3月8日,云集微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店主达到了316735人,其中缴纳365元平台服务费的店主310221人,“合伙人”达到167名,“导师”1805名,共收取平台服务费365×310221=113230665元。
杭州市工商部门调查发现,“店主”只有发展成为“导师”以后,才能拿提成,成为“导师”后,导师所带领的团队每新发展一名“店主”,“导师”能从365元的平台服务费中拿走170元,“导师”的上线“合伙人”能拿走70元。监管部门认为部分推广形式与《禁止传销条例》冲突。
此外,《联商网》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到,在2016年10月11日,“云集微店”平台销售“SWISS MILITARY(瑞士军工)”拉杆旅行箱过程中,介绍该商品品牌及商标时使用了不实夸大的宣传用语,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属作引人误解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被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15000元,并责令消除影响。
云集微店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销售额数据显示,平台二季度销售额19.23亿,同比增速556%,环比增速93%。此前云集微店与易观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社交电商大数据白皮书》中,云集微店二季度销售额曾被预估为18.3亿。
环球捕手:被封号后坚决否认涉传销
雷军、徐小平投资的“环球捕手”,是由国内垂直进口食品电商与智品工坊联合打造的创新型美食分享平台。不过其微信公众号,因涉嫌传销在7月底被腾讯永久封禁。
腾讯给出的封禁理由是“此帐号存在涉嫌多级分销经营违规行为”,并且已清退该账号绑定的微信支付商户号。目前其官网微信号链接已撤下,微博则禁止评论。
不过环球捕手母公司浙江格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否认了传销和永久封号说法,认为自己背锅,遭人陷害。
《联商网》了解到,环球捕手运营方为杭州格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后者为浙江格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去年11月份,杭州格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涉嫌传销被湖北荆州长沙区人民法院裁定冻结资金账户。
与云集微店类似,环球捕手在营销推广上采用的都是多级分销制,用户只要注册就必须缴纳299元的技术服务费,至于这笔钱是否真用在技术服务上,不得而知。
具体来说:
首先,用户需缴纳299元的技术服务费,成为分享达人,然后每推荐新增一名分享达人,可获得100元奖励、直属用户购物返利5%~25%、注册大礼、自购返利5%-25%。
当招募人数达到60名时,就可以晋升为经理,可获得普通达人收益、团队所有分享达人收入20%。
当招募人数达到1000名时,就晋升为总监,再享受相应的返利。
这种操作模式其实类似于传销模式中的“拉人头”,在没有商品支撑的情况下,只要找到人就可以获利。
不过环球捕手认为,责任归于第三方推广商上,与自身无关。《联商网》了解到,环球捕手营销推广代理为湖南千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环球捕手曾在7月28日发布声明称,千禧公司的部分分享达人,在未经官方许可的情况下,多次使用投资方的平台名称及标识,过度鼓吹资本,并冒充为公司官方行为,进行恶性推广。千禧公司是“环球捕手”的第三方广告推广商,“环球捕手”不参与千禧联盟所有推广策略及运营。
此外,代理公司千禧公司也曾发过通知,要求分享达人禁止发布虚假信息,切勿以激进冒险的方式进行推广。
而在8月4日,环球捕手已暂停了分享达人招募和市场补贴活动,而对于其中存在的借环球捕手欺诈、骗取补贴行为,已经责令千禧联盟对其所有关联账号进行封号,并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联商网》查阅信息发现,环球捕手母公司浙江格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764.7059万。在股东信息中,《联商网》发现了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的身影,认缴出资12.45万元,持股比例为0.17%。
环球捕手母公司曾在2016年10月份,获得 1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顺为资本(小米雷军旗下)、广发信德和平安创新投资基金。2016年3月份获得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顺为资本、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真格基金和经纬中国。2015年7月份,曾获经纬中国1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