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70%已在中国登陆,像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零售业巨头,早已在内地一些城市形成一定网络规模,而海南作为全国第一批外商投资商业零售企业试点地区,至今还没有外资连锁超市,甚至没有诸如上海联华等内地连锁超市。
多数市民选择超市购物
记者随机调查了30位消费者,如果购买食品和日用品是不是选择去超市。调查结果表明:90%的消费者对超市购物持肯定态度。
不喜欢超市购物,或是极少去超市购物的占10%,以家庭收入不理想的人员为主,理由是超市的物价相对小摊小店而言,要高出许多。
据业内人士分析,影响消费者到超市购物兴趣和次数的也是个人家庭收人问题。调查表明,每星期能去超市购物两次以上,每次购物在100元左右的占60%,都是家庭收入较乐观或未婚而有固定收入的市民。
海口还没外资超市
据调查,目前海口市民心目中比较认可的超市有万福隆、南国超市和大同货仓等。其中,万福隆有海口海秀店、龙珠店、三亚店等五、六家分店。
“海口市民的消费习惯、购物习惯好像还没有改变。超市给老百姓的概念好像就是一个休闲场所,在他们的大脑中,认为在整洁的购物场所中消费,其商品价格比一般农贸市场要贵。”记者在采访中,一位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验证他的说法是否准确,记者分别在万福隆等几个超市进行了一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土生土长、没有出过岛的部分消费者,对海口的超市还很满意,认为在这样的购物环境中购物比在农贸市场买东西,要惬意得多;而在外地生活过的,或在省外一些大型超市购过物的消费者则认为,并不是不愿意到超市去购买生活用品,而是现在海南还没有标准的超市,让他们过足购物瘾。
一位家住国贸附近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今年2月来海口工作,之前在长沙生活了数十年,习惯了在大型超市购物的他,来到海口后,很不适应海口的购物环境,海口作为省会城市竟没有外资连锁超市,确实不是正常现象。
市场容量是关键因素
根据省商务厅提供数据,2003年底,我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业实行连锁经营的企业已发展到21家,门店745个,年销售额1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4%。而这其中没有一家外商投资的大型超市。
外资超市为何在海口难以实现?负责市场体系建设的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李茂春副处长说,市场容量少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我省人口有810万人,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6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62元,不足北京市人均消费额的1/5,在全国排名19位。
物流配送设施缺乏
另外一个原因是市场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随着流通规模的扩大,大型现代化流通设施、物流配送设施相对缺乏,导致一些地区的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结构失衡、比例失调。我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型物流中心基地,没有一个大型的国际海港和空港。
海南第一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叔军跟李茂春副处长观念不谋而合,他认为,在外资已经大规模进军国内二线城市的时候,海口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落后的物流,而外资零售业的优势就在于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如果不能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外商不会轻言投资。
“沃尔玛”曾来海南考察
万福隆海秀店店长钟丽媛说,目前岛内的超市跟一些国内、国际大型超市相比,最大的弱势在于管理跟不上。另外营业员在素质上要比别人的差,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弱势。
据了解,今年9月,其华南区总经理柯雷顿在厦门表示,海南会是麦德龙今后五年内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10月,该公司专程到海南考察。海南方面并没有为这次考察感到过多的兴奋,因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接待过包括沃尔玛在内的考察小组。业内认为,按照他们的扩张步伐,海南只是被列入了考察,一时半会还不会成为发展目标。
12月3日,沃尔玛在与海口隔海向望的湛江选址,准备落户湛江。有专家预测,如果国外大型零售商店开到湛江,湛江的物流配送辐射到海口了,外商在海口开店就会水到渠成。
外资进驻有利本地超市
据了解,目前海口常居人口80多万,超市数量已处于饱和状态,而且有的超市经营状况举步维艰。
业内人士分析,外资连锁超市进驻海南市场,本土超市如果采取并购或控股的方式,在学习许多连锁超市的管理经验的同时,寻求一种“为我所用”、“化敌为友”的联盟战略,也许会带动本土超市的发展。与海外公司相比,缺少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做为外资连锁超市,在进驻海南市场之后,都将促进商业组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一点,商业的竞争,是实力竞争,是价格的竞争,在竞争之中,本地超市和市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海南特区报 记者李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