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快讯:上市后的泡泡玛特迎来了第一个波折。
12月28日,泡泡玛特股价最低下跌至72.05港元/股,跌幅一度达到16.4%。截至当日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77.65港元/股。跌幅达到9.92%,总市值则为1088.6亿港元,较前日市值蒸发近120亿港元。自发行首日以来,泡泡玛特一路高涨,在12月22日收盘时高达95.2港元/股,而12月24日却断崖式下跌。

日前#泡泡玛特承认二次销售#的微博话题引发热议,被曝光的“二次销售”事件或许成了股价下跌的导火索。
据网友爆料称,自己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疑似拆封后二次销售。随后发现店内摆放的其他盲盒也存在类似情况。工作人员随即展开调查随后得到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官方回复,5名店员存在违规操作,已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收回涉及的商品。
随后,也有网友表示,曾在北京apm、北京颐堤港等地的泡泡玛特实体店里买到过类似二次销售产品。还有不少网友提到,更愿意在机器人商店或者网店买盲盒,原因是实体店的产品遭受暴力捏盒等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很大。
事实上,自从上市之后,泡泡玛特接连陷入瑕疵品不退、甲醛超标、不发货、二次销售等争议。
12月26日,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评论并引用专家建议称,“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有分析指出,盲盒属于新事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博彩性质,存在部分投机炒价行为,目前盲盒的双刃效应正在显现,盲盒消费或将迎来新一轮约束和规范。
12月28日,泡泡玛特首次对连日来饱受质疑的盲盒经济作出回应,并表示会加强监管。想要将盲盒经济乃至潮流玩具市场走长远,泡泡玛特才刚刚起步,线上渠道匮乏的体验感、较低的竞争门槛以及同质化产品,都是需要突破的痛点。

《联商网》注意到,12月29日开盘后,泡泡玛特股价较前日有所回升,截至发稿,泡泡玛特报80港元/股,涨幅3.03%,总市值1121.55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