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都买手店观察

来源:商业地产志 Vincent

2022-02-24 09:09

差异性与同质化并存,潜力与竞争并重。

买手店(法文:Boutique,意为精品、小众)起源于二战前后的欧洲,核心在于「挑选」,往往反映主理人审美,以主题策展方式陈列,对特定群体有极强影响力,早期多以独立街铺形式出现。

上世纪60-70年代,欧洲买手店进入蓬勃发展期,著名的伦敦老牌买手店Browns正是成立于这一时期。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第一家买手店于1996年在上海开业。

一年后,巴黎老佛爷百货在北京王府井开出中国首店,标志着买手店模式正式进入中国。

2016年起,中国买手店迎来高速发展,门店数量激增。

*以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有70多家门店,2016年已达到300余家;据时堂Showroom数据,2019年第二季度全国买手店数量较第一季度增长了51%,达到3101家。

近几年,上海、深圳出现了顶级买手店密集进入核心商业项目的情况:

KNOWIN潮流实验室进驻TX淮海,LOOKNOW落户上海环贸iapm,LABELHOOD蕾虎登陆深圳万象前海。

*LABELHOOD蕾虎深圳万象前海店|图据网络

在成都,这一趋势也很明显。

2020年,晶融汇和摩方相继开业,首开品牌中买手店占比近1/3,其中不乏LULU collection、hug、TheREPUBLIQUE等西南一线买手店。

01.买手店在成都

成都买手店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分布在玉林大街小巷的外贸服装店。

2000年后,出现了MEIMEI(2002年)、LULU collection(2008年)、Dressing for Fun(2012年)、(SO)What(2013年)、hug(2015年)等本土品牌。

主理人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关注时尚,深受国外买手店熏陶,拥有极佳的审美、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人脉资源。

*买手店Dressing for Fun|图据网络

2014-2015年,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相继开业,陆续带来了连卡佛、I.T、JUICE等港资背景的成熟买手店品牌。

其中,连卡佛成都IFS店面积超7000平,囊括了数百个国际品牌。

2019-2021年,成都买手店发展进入兴盛期。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文章,截至2021年上半年,成都的买手店规模已超300家,数量高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都买手店主要集中在东大街商圈和交子大道商圈。

东大街商圈包含成都IFS、成都远洋太古里、晶融汇等核心商业项目,以及周边的青莲上街、锦官驿街等特色、小众品牌聚集的街区;交子大道商圈涵盖银泰in99、悠方、摩方及仁和新城等重点商业项目。

前者是成都经典商业中心地带,辐射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消费群体结构多元、数量庞大;

后者是近几年崛起的成都南门商业中心,周边世界五百强、重点科技企业及高端楼盘密集,客流稳定且消费实力强。

 *交子之环俯瞰图|图据网络

成都买手店的持续发展,得益于近年来成都时尚的崛起:从频频出圈的「太古里街拍」热潮,到CHANEL时装秀、ELLE风尚大典暨全球75周年庆典、全球首站Hermès Fit快闪店亮相,再到近期LV Maison路易威登之家、Chrome Hearts克罗心等国际一线品牌高级别门店落地……

 *2017年,CHANEL在成都举办时装秀,品牌大使刘雯出席|图据网络

 *ELLE风尚大典暨全球75周年庆典在成都环球中心举办|图据网络

 *全球首站Hermès Fit快闪店|图据网络

 *2022年1月22日开业的国内第三家LV之家

2020年11月,Vogue Business in China 发布《新时尚之都指数报告》,从「时尚消费力」、「时尚商业潜力」、「时尚文化力」三个维度呈现成都、重庆、杭州等12个城市(不含北上广深)的时尚发展水平,成都在三大维度评分中均高居第一,总排名第一。

成都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欢通过穿搭表达品味和生活态度,愿意为喜欢的服饰买单,是买手店主要消费群体。

在小红书搜索成都买手店,有高达1万+篇笔记👇🏻

此外,奢侈品消费者也是买手店的重要客群,他们的衣橱里往往既有LV、GUCCI等奢侈品牌,也有UMA WANG、CHENGPENG等设计师品牌服饰。

很显然,买手店为奢侈品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小众、新鲜的选项。

成都买手店的繁荣一方面体现在门店数量多、规模大,另外一方面则表现为类型多样。目前成都代表性买手店品牌有——

I.T:成立于1998年的香港买手品牌,深受明星和潮人喜爱。目前在成都有IFS、远洋太古里、仁恒置地等门店,店内品牌包括Acne Studios、OFF-WHITE、alexander wang、IRO、VALENTINO、THOM BROWNE等一线轻奢、潮流品牌;

MEIMEI:成立于2002年的本土买手店,2015年11月远洋太古里旗舰店开业,2021年交子大道旗舰店开业(目前唯一门店),定位高端,汇聚上百个时尚先锋品牌,既有CELINE、LOEWE等国际一线品牌,也有CALVIN LUO、ACT N°1等先锋小众设计师品牌;

hug:成立于2015年的本土品牌,以设计师品牌为主,目前有三家门店。擅长挖掘设计师,开业之初便与当前炙手可热的陈安琪合作。选品标准多样,合作的设计师品牌极其丰富,有曾入选LVMH Karl Lagerfeld大奖的以色列设计师Hed Mayner、来自伦敦的设计师品牌Stefan Cooke,且与UMA wang的深度合作;

Element生活元素:来自上海的买手品牌,成都店位于REGULAR·源野,定位为户外生活方式集合店,店内精选了占比 50% 的城市生活户外Luxury Outdoor系列品牌,比如羽绒王者Nanga,城市机能代表nanamica,以及高性价比的Gramicci和Wild Things,且自开业便组建了飞盘队伍,致力于在成都推广飞盘运动;

OUT OF STOCK 0909:成都首家设计师品牌折扣买手店,被称为「买手界的奥莱」, 汇聚了MaisonMargiela、Marni、Y's、MM6、3.1Phillip Lim等⼀线设计师品牌,折扣力度大;

CLAP:坐落于水璟唐街区的复合买手空间,结合了买手店、咖啡馆、酒吧、展厅四种形态。主理人jony来自hug的创始团队,开业不到一年就承办了Coach、Nike×Ambush新品发布,以及部分品牌的pop-up活动,合作的品牌既有Raf Simons这种顶级设计师,也有Martine Rose、Craig Green等新锐设计师品牌,且男装比例较大。

成都买手店发展迅速,新玩家不断涌入,数量激增,也造成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买手店开始重新考量其风格、商品组合、零售空间体验以及品牌影响力。

在这一背景下,部分买手店开始进入商业项目。

02.成都商业体买手店观察

目前,成都买手店较为集中的商业项目有晶融汇、摩方、REGULAR·源野和万科天荟。

四个项目均聚焦年轻、潮流,且在前期便将买手店作为重点引入类型,积极联系国内和西南一线买手品牌,聚集了不同类型的顶级买手店。

这些买手店进入商业体后,也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1、空间设计:注重传达品牌态度和价值观

买手店多位于商业项目的一、二楼,其中不乏展示面极佳的一楼临街位置。

买手店在其空间设计中,除了呈现独特的审美,还在有意识地表达品牌态度和价值观。

以hug为例,2021年开业的晶融汇一店外立面主色调为沉稳银色与蓝色,表达其理性、冷静、客观的态度👇🏻

 *hug晶融汇一店|图据网络

2022年开业的晶融汇二店,关注女性在都市生活中的各异角色,空间摒除过多人工干预痕迹,更加柔和、轻松👇🏻

*hug晶融汇二店|图据网络

2、线下活动:异业合作、项目赋能

买手店的运营重点在于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精准触达、影响目标消费群体,实现销售转化。

一般来说,买手店常见活动形式有VIP沙龙、新品发布会、联动艺术家(机构)举办主题展等。商业项目的买手店在此基础上,呈现出更丰富的内容。

以OUT OF STOCK 0909一周年庆活动为例,其主题为「城市森林」露营市集。

在摩方的共创下,联动同项目的行运理发厅、光寰健身、赵ZHAO·黑钻牛扒坊等品牌,并邀请30+位摩方黑金会员到场参加。

 *OUT OF STOCK 0909一周年「城市森林」活动现场|图据网络

此外,商业项目也通过市场活动为买手店赋能。

2021年国庆期间,晶融汇联合蜀江锦院主办「良辰美锦——蜀锦千年文化特展」活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蜀锦之美、织就之艺👇🏻

 *晶融汇「良辰美锦——蜀锦千年文化特展」活动现场|图据网络 

2021年12月,摩方联合成都博物馆举办的「非遗皮影艺述季」活动,将非遗皮影与时装艺术结合,与项目中的(SO)What、OUT OF STOCK 0909、TheREPUBLIQUE等多个买手店巧妙联动。

 *摩方「非遗皮影艺述季」活动海报|图据网络 

据了解,商业项目买手店业绩表现也很亮眼,部分买手店月业绩稳定在百万级,已达到购物中心次主力店级别,而处于街铺形态的买手店中有相当比例门店月销售额尚不足10万。

目前看来,买手店进驻商业项目,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买手店在街铺时代磨练选品、塑造调性、沉淀客户,进入商业体后,享受项目提供的稳定客流及专业运营,并通过空间打造和丰富的线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此外,商场的目的性消费氛围更明确,也更容易实现销售转化。

商业项目则通过引入买手店,提升调性、吸引对时尚敏感的消费群体,带动餐饮、零售,实现整体业绩增长,促进项目的良性发展。

 *晶融汇周年庆典现场|图据网络

晶融汇购物中心总经理付晓岚女士表示,成都商业市场面临着竞争激烈及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而优质买手店具有前瞻性、敏感度和发现力,能为成都商业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此外,晶融汇还与设计师品牌合作共创。

今年3月,晶融汇将联合设计师品牌WARMTREES启动「鳄鱼克罗克的生活独白」主题展,现场设置4大互动展区,届时还将有WARMTREES鳄鱼克罗克主题店。

今年上半年,晶融汇将新进多家品牌,包含中国内地首店pushBUTTON,西南首家GROUP STUDIOST、只二、地理学家咖啡等。

 *摩方项目夜景图|图据网络

合景·摩方(成都)总经理杨玲女士则表示,买手店已成为摩方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摩方共有12家买手店,囊括设计师买手店、奢侈品买手店、潮牌买手店、设计师折扣店等多个品类。

业态方面,买手店与餐饮、美容健身服务业的比例约为3:4:3,达到了良性发展。

摩方更像一个「试验场」,品牌在此生长、发展。

OUT OF STOCK 0909正是从摩方首店,走进了上海的AI PLAZA西岸凤巢。

摩方今年三月即将开启「珀耳塞福涅之春」希腊时空·新媒体艺术概念秀,携手illu Art、obsure艺术团队,联动10+个时尚买手店。

此外,还将推出设计买手店和成都城南时尚生活方式的杂志刊物「南面 THE SOUTH」。

03.买手店发展趋势

买手店的崛起,得益于消费者时尚观念成熟,年轻一代追求精神愉悦、个性和自我表达,以及中国设计师品牌的成长和供应链的成熟。

 *中国设计师CHEN PENG陈鹏(第一排左起第5位)和Yueqi Qi戚玥(第四排左起第5位)入围2022年最新出炉的LVMH Prize半决赛名单|图据网络

中国买手店,在不到30年时间里,就实现了从0到数千家的跨越式发展,「买手」概念深入人心。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买手店也面临着问题:

品牌同质化(买手市场追逐某几个热门设计师品牌)、买手电商和代购冲击(成立于1970年的伦敦老牌买手店Browns被电商平台Farfetch收购)以及消费者自我认知提升(愈发清楚自己适合什么风格,往往会直接海淘)。

如何破局?或者说,买手店未来将如何发展?

基于买手店的发展历史、其所属的零售行业发展规律,以及当下的时代背景,可以初步判断出两个方向:

1、回归推荐「好设计」的使命。

买手店形成的原因在于回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推荐「好设计」,提供更广阔视角。过度追求市场公认的「爆款」,会使买手行业陷入同质化的「新型百货」困境。

买手店需着眼未来、挖掘潜力品牌,适度追求冷门、小众,通过服饰传递价值观,回归初心。

 *创办于1970的JOYCE,曾为香港引进了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传奇设计师品牌,引领风潮|图据网络

2、聚焦更加细分、更加小众的市场。

零售发展经历了从「大而全」到「专而精」的过程,身处其中的买手店,也在逐渐呈现这一趋势。

2020年国内买手店标杆「栋梁」在阿那亚开出了Cave by Dongliang海边度假风格买手店,选取更具休闲感的Marchen、BVM teams、Cecilie Bahnsen等轻盈柔和的品牌,不仅业绩表现高于预期,而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Cave by Dongliang门店|图据网络

细分市场中,小众、极限运动或将成为突破口。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滑雪运动热度飙升,与飞盘、露营、登山、帆船等小众运动一道,受到年轻人和新中产的追捧。

 *谷爱凌在滑雪大跳台项目|图据网络

小众、极限运动在国内尚处发展早期,市场潜力大、增长迅速。

以滑雪为例,据时代数据(南方传媒集团新媒体创新项目)统计,2019-2020雪季财年(一雪季的统计时间为当年5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的滑雪人次为1045万,而在2020-2021雪季财年里,则达到了惊人的2076万人次,同比增长98.7%

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滑雪装备多为欧美品牌,且单价较高,比如美国品牌Volcom、Burton(苏翊鸣在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中使用的单板)、日本高端户外冰雪品牌Phenix、法国高端滑雪品牌Fusalp等。

主流品牌之外,不乏优质小众品牌,可供买手店发掘,并用其擅长的线上、线下形式,推荐给消费者。

买手店是「快时尚」里的「慢生意」,需要大量时间选品、培养客户、建立影响力。

通过追求「爆款」、扩大门店规模和数量来谋求发展的模式,可替代性极强。

相较而言,买手店若专注于挖掘细分领域,推荐优质小众品牌,或许会实现良性发展。

作为国内买手店发展速度相当靠前的成都市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买手店这一业态,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给到消费者们更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们亦将对此保持持续地关注。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