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二(6月21日)本报刊发深度调查《百年春熙期待涅槃》后,不少读者打进本报好房热线86510000,对春熙商圈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和建议,而如何改善春熙路的购物环境成为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扩容升级,看好“核心东移”
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关于春熙路的“提档升级扩容”,政府正进行调研。而对于春熙路与红星路步行街交汇处,政府将根据城市规划引进各种资金,靠项目来逐步带动这个区域的发展,目前就招商引资的情况来看,进展比较顺利,前景应当看好。而对于春熙路南北段商业亟待改造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政府会从商业开发的角度去思考整个商圈的改良,但希望不会造成过于明显的业态分流,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整个春熙商圈的商业环境。
也有读者认为,春熙路可供开发的土地很少,扩容也好、升级也好,最好就是以春熙商圈东侧在建或即将投入建设的项目为基础,来对整个商圈的商业氛围进行辐射式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成都市锦江区最为重视的两块商业用地除了正在对外进行公告推广的东大街11号,就是纱帽街和红星路中间的那块约百亩的“红星路商业广场地块”,如果这块土地能够被资金雄厚、开发品质较高的国际财团取得,那么将形成一个大慈寺文化旅游商圈和春熙商圈之间的“节点”,如果将来能够吸引到国际著名品牌入驻,更将极大地提高整个春熙商圈东区的商业品质。
目前,在春熙路上已经拥有一家门店的高邦百货将在红星路旁的时代广场和第一商业广场之间开设一家新店,主营中高档运动休闲产品,可见,尽管目前红星路步行街还没有达到春熙路那样的人气,但是商家敏锐的眼光已经开始发现这个未来能够为其创造财富的区域。
“把灯开亮点!营业时间延长点!”
除了春熙商圈“核心东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外,综合社会各界意见,春熙商圈长期消费层单一、商品结构不完整、业态规划不完善成为了读者和附近商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一家市调公司就职的李先生认为,尽管春熙商圈的东区新建起了不少看上去品质很高的项目,但他更希望春熙路南北段的商家能够把灯开亮点、把营业时间延长点,此外,春熙路需要更多时尚类、娱乐类世界名牌进来为这里提高档次;而大学生殷小姐则希望春熙路的商家不要像批发市场一样在白天的购物黄金时段大声吆喝,这样会影响“成都第一商业街”的形象……
身为一家建筑专业网站高管的房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春熙路大部分临街建筑高度相当、形体单一、门面狭窄、间距很小,导致街道景观视野层次严重不足。无论后期怎样做表面装修和灯光处理,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状况。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春熙路临街建筑的现状是其劣势,同时通过改造,也可将其转化为优势。以南北段的路西侧为例,所有建筑都高5~6层,屋顶天际线平滑整齐,楼间距基本为零,只有少数缺口,完全可以建设二楼甚至是三层走廊,让市民沿这条“空中动线”从北端的亨得利一直走到南端的良木缘咖啡厅。
由此看来,只有完善目前商业物业硬件条件的不足,改善商品供应结构,提升商圈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吸引层次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这才会让春熙路商圈的未来持续繁荣。此外,还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春熙路必须摒弃“沿街为市、日晒雨淋”的现状,在物业开发、商业运营管理、服务上都应更加人性化,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成都第一商圈”的购物乐趣。
春熙升级:“先乐购、再乐逛”
记者就春熙商圈需要“扩容升级”问题采访了部分商业地产专家,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该商圈进行经营或开发的企业高管。
商家之间互为依存
骆大正春熙商会副会长、秘书长
和谐与跨越是春熙当下的两大主题。商会的作用在于通过对春熙的彻查摸底,为决策者、商家提供真实的数据以便参考。我们搞了个市场调研,报告中对春熙人流动线、业态布局、品牌类型、经营管理及销售业绩等各种因素及嬗变作了科学的分析。结论显示,春熙需要在上述各个环节整体提升。和谐不是波澜不惊的一泓潭水,是海水下面是火山的制衡,是一种新形势下的竞争格局。铺与铺、商家与商家之间不是简单孤绝的彼此吆喝,而是互为依存、配套、呼应而又竞争的整合体;跨越正是成都商报提出的升级理念。以往那种沿街为市、货卖堆山的模式离大春熙、大商业的发展的确不相宜。目前,我们已联络了科甲巷的众多商家,自主地对该区域的市容、街道、环境进行全面整改,这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们不要“新天地”
陈建明德丰投资副总经理
春熙是成都人的春熙还是外埠人的春熙?这话可能问得有点蠢。我只是感觉老春熙再演义下去,有可能变成一个硕大无朋又不伦不类的上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干嘛的?向外地人呈现上海精致生活的一幅橱窗式的剪影,让他们对上海有个浓缩的印象和回家摆谈的说资。而真正的上海人却不怎么去。也就是说,成都的春熙路和上海的新天地一样,更像一个商业旅游圣地,这里有几十个正宗老字号等着你去抚摸和品鉴,就像你可以带几十个外地朋友到这里的名小吃总汇店去每人点几十道当地风味小吃一样,而你总是不想吃。所以,要解决的不是本地人逛春熙的问题,而是购春熙,乐购才能乐逛。
留住消费者最重要
赵英明王府井百货总经理助理
目前就春熙商圈来看,有可能拆迁的一医院地块何去何从是今后春熙商圈持续发展的关键,整个商圈也好、商圈东侧也罢,作为商家,对于这个地块我们都很关注,它是春熙不折不扣的“地眼”。
春熙路改造以来,尽管形象变化很大,但消费结构变化不大,而且晚上8时以后整条街就显得很冷清,目前商圈东侧一批高档次物业的开发,应该会解决这个问题。此外,伊藤洋华堂、王府井和太平洋作为这里的三大主力商家,我们会有意地对自身业态进行评估,错开雷同的业态和消费群体,避免恶性竞争,这对整个商圈的发展也有好处。
期待品牌地产介入
李文胜时代广场营销总监
春熙扩容升级?命题不错,怎么个弄法。就老春熙而言,可能是女孩的眉毛———越描越黑。
说个题外话,红星路步行街东侧那100亩地,和记黄埔拿这块地已在业内炒得沸沸扬扬。这块地修起来是啥概念?8个时代广场!投入多少,50亿元!我不是怀疑国内开发商的实力,就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开发商而言,在成都分公司一个子项目上拿出这么多钱有点悬。国内企业承受宏观调控的抗打击力还较弱,只有和黄这样的企业才有这样的能力去开发这样的地块。去年和黄全国地产投入700多亿,人家有海外资金的活水源头,相对不受政策和区域经济的影响。搞的又是长线投资,不会因为市场的短期调整而被动,其商业物业基本不卖。这点对一个商圈非常重要。这样它的产品的设计将非常科学合理,至少不会有卷帘门。其建筑立面、室内商业规划、业态定位、品牌及服务等对春熙乃至成都都将是一种提升。成都商报上次的报道中有一个例子举得很好,就是重庆解放碑的大都会,其十年前的产品将继续领先当地十年,并将一个地理位置不在中心的物业变成解放碑的中心。我们经常在说引进品牌,谁是品牌,和黄就是品牌,其筑巢引凤吸引其他世界知名品牌的能力我认为无需讨论。
目前时代广场、第一商业广场、利都二期的伊势丹百货等在红星路西侧的强势布局,为春熙扩容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如果有类似和黄这样的知名强势品牌入主该区域,春熙大商圈、国际大商业将呼之欲出,升级只是时间问题。(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