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品饮汇观察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开始频频提及“水替”这一概念。
2023年12月,茶小开召开新品牌「茶与水说」发布会,推出了首款替水好茶。
2023年4月,康师傅推出纯萃零糖高山乌龙茶,也提到了“水替”一词,意思是这款饮品甘醇解渴,可以当成饮用水的替代。

◎图源:公众号@康师傅绿茶
而在更早的2022年9月,新锐无糖茶品牌创始人舒义先生在接受品饮汇采访时,就提出了“水替”概念——彼时,舒义称:“消费者进入三十岁以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喝饮料,而瓶装水这时又显得味道寡淡无法满足更丰富的感官需求,这时即饮场景需要瓶装‘水替’产品。”
2023年12月12日,元气森林在经销商大会上,更是将“水替”饮料描绘为公司未来的战略创新方向之一。据元气森林方面表示,随着水替饮品逐渐变得日常,消费者对于水替饮料愈发的开始注重性价比,公司会将旗下的水替类饮料如气泡水、无糖茶等系列产品做全新升级与重点推广。

再基于气泡水、无糖茶等替水类饮品持续活跃的市场表现,品饮汇有理由对2024年的饮品流行规律做出一个预判——水替饮料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活跃度,具体而言,无糖茶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占位拉锯战;而发展开始放缓的气泡水品类则将在产品创新上有更多尝试。
01
水替饮料能找到消费盘“最大公约数”
既然是瓶装水的替代品,水替饮料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满足更多消费者在更多场景的“解渴”需求。同时,从消费心理而言,水替饮料也应具备普通饮用水“健康、轻负担”的产品属性,这也是气泡水、无糖茶能在这几年相继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亿欧智库的研究报告显示,无糖茶的主要价格带在4-7元。购买动机分为以下两类:提神醒脑的同时,无糖无负担;当作水的替代品,用以补充水分。可以说,无糖茶成为了一款健康的“水替”产品,有望切分部分瓶装水和功能饮料的市场。

茶与水说推出的替水好茶,主打0糖0脂0卡0茶粉0差浓缩液
同时与红海一片的瓶装水市场相比,气泡水、无糖茶等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量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气泡水整体市场规模为150亿左右,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20亿元。
而亿欧智库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显示,无糖茶饮料自2017年以来就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23-2027年无糖茶饮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2%,市场规模即将达百亿;未来五年,中国茶饮市场将进入无糖茶饮高速增长,全面爆发的时期。
因此,整个2023年,饮料巨头们在无糖茶市场上持续加码——伊利乳业、东鹏饮料、怡宝等大牌企业都推出了无糖茶新品;香飘飘在下半年的投资者调研报告中表示,公司有计划拓展无糖茶市场;东方树叶成为农夫山泉上半年业绩飘红的首要“功臣”,下半年还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大瓶装巩固市场格局;元气森林也将无糖茶作为继气泡水、功能饮料后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奈雪、喜茶仍将依托无糖茶作为进军瓶装饮料市场的利器……
无糖茶市场一片沸腾,老牌新贵都在各显神通。但市场越卷,产品创新活跃度越高,对大多数新晋品牌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营销资源与市场培育。因此,在2024年,如何突破现有的市场格局,以及如何向市场展现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将考验着新晋品牌们的实力和耐力。
而气泡水在2023年的表现却略显“黯淡”。据多家媒体报道综合显示:2023年,元气森林气泡水增速明显放缓;农夫山泉气泡水几近“退出”竞争;众多新品牌在今年失去踪影……
据尼尔森IQ提供给界面新闻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5月的12个月,含气饮料在总体饮料(包含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包装水,即饮咖啡,即饮茶和碳酸饮料6大类)的销售额占比下滑,低于两年前同期的水平。

在永辉超市气泡水区域仅剩几个品牌
据尼尔森IQ提供给界面新闻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5月的12个月,含气饮料在总体饮料(包含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包装水,即饮咖啡,即饮茶和碳酸饮料6大类)的销售额占比下滑,低于两年前同期的水平。
与前两年各品牌蜂拥推出气泡水新品的“盛况”相比,在2023年,仅有蜜雪冰城一家主流品牌推新了气泡水。
但这并不意味着气泡水不再有机会。首先,与无糖茶相比,无糖气泡水的产品形态、功效诉求、口味等层面都要更丰富,饮用场景也更加多元。
其次,目前无糖气泡水的渗透率要明显高于无糖茶,这也使得无糖气泡水的消费教育要比无糖茶更为成熟。
02
水替饮料的机遇在于创新
气泡水、无糖茶作为水替饮料的重要代表,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只是也需要在产品价值创新上有所突破,才能乘势而上。
如日本的气泡水也曾经历一段低速发展期。但2008 年开始,随着无糖碳酸水+酒的搭配在酒吧流行,无糖(零糖)碳酸拉动了日本气泡水的重新增长,也逐渐让一部分日本人养成了喝气泡水的习惯。在这之后,日本碳酸饮料市场不断扩大,根据富士经济统计,2017-2022年无糖碳酸饮料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18.9%。
与国内气泡水丰富的口味和甜度不同,日本的气泡水大多是无味或柠檬口味,鲜少在口味上大做文章,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气泡感的塑造,强调气泡带来的体验、功能和场景方面。
气泡水在日本的营销,最深入人心的就是打造本身的功能特性,由此直击消费者痛点。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提神功能。朝日就曾通过研究表明,强碳酸水可以防止因精神疲劳而引起的困倦。不仅如此,强碳酸水给人强烈的刺激感和清爽感,而这种清爽、爽快的感觉被认为是防止困倦和疲劳的因素。
事实上,朝日的这个研究案例和思路非常有意思,品牌是尝试持续给气泡水找到新的功能价值点,建立气泡水新心智认知,让消费者为之买单,给消费者喝气泡水的场景和理由很重要。
因此,随着当代人的提神需求越来越高,但很多消费者也在抗拒高咖啡因、高能量的提神方式,去寻找更轻量的醒脑方式,气泡水这一受众广、门槛低、健康度更高的饮料品类,如果在健康之外能换种方式建立提神心智认知,何尝不是打开消费人群和场景的一种思路呢?
而对无糖茶而言,《2023年天猫水饮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显示,年轻消费者对未来茶饮的期待是“茶味纯真、原茶品种、配料表更干净。”
报告同时显示,消费者对于无糖茶原茶品种的期待排名从高往低分别是“西湖龙井”、“铁观音”、“碧螺春”、“大红袍”等。而乌龙茶、凤凰单枞、鸭屎香则是近年来市场增长较快的无糖茶原茶品种。

品牌推出以名茶为原料的无糖茶产品
◎图源:品牌方
茶种原料特色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口感。在对无糖茶口味的调研中,52.2%消费者表示不喜欢苦涩味道,并希望未来产品能改善这一点;近半年频繁购买无糖茶的用户中,64.4%用户认同 ,“口感清爽不苦涩”更能促进持续购买。消费者更愿意喝到茶味清甜、口感清爽不苦涩的无糖茶产品。
CHALI(茶里)CMO胡懿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无糖茶饮料最大的技术难点有两点。第一,是对无糖茶饮料的口感趋势的把握能力。第二,把握住消费者口感的脉搏后,“我们如何通过萃取技术与生产工艺,把茶饮料的味道还原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做到茶有茶味:既不过于寡淡,也没有工业味,而是最大程度保留中国好茶的地道滋味。”
有业内人士称,“随着消费意识的升级,相比用茶粉勾兑或用普通茶开发的无糖茶饮,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用高品质、名种茶、原叶萃取的无糖茶饮;相较于用添加剂堆砌的、工业味浓重的产品,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无防腐剂或茶多酚含量高的产品。”
总而言之,市场对于无糖茶的综合产品力开始抱有更大期待,“健康、无糖”已成标配,谁更具特色、谁更“好喝”才是制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