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6日,由万商俱乐部与联商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度品牌创新大会暨年度购物中心资管峰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围绕商业地产REITs、餐饮、主理人、时尚潮牌、二次元、户外以及品牌出海等核心议题,汇聚行业专家、商业地产高管、基金机构、品牌创始人及创新先锋,共同探讨品牌在新时代下的创新路径和策略,深入剖析消费市场的最新趋势与实践。
在12月6日的主论坛《2024年度品牌创新大会》上,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袁小然发表了主题演讲。袁小然表示,成都市场消费力强劲;米其林、黑珍珠餐厅增长高速;餐饮的开店成本、用工成本远低于一线城市,因此成都餐饮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以下为袁小然演讲全文(经联商网编辑):
非常荣幸受邀来到此次大会作分享。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成都餐饮的基本情况:一是成都美食产业的发展情况,二是2024年成都餐饮的市场情况,最后站在我个人的观点上讲一讲2025年成都餐饮发展趋势的预判。
一、成都美食产业的发展情况
成都自古是因商而立,因商而兴,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扩源地。世界的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于成都,“天府双塔”下面就是交子大道,“交子”就诞生于这里。
成都在2010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成都的音乐坊和春熙路的大慈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成都已经连续15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首。成都的小吃、餐饮门店,夜间出行、书店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成都是中国第四个发表米其林指南的城市,当前成都正全力开展建圈强链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
成都餐饮业的发展特点是市场主体结构多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据有关数据统计,占比高达95.6%。;业态发展方面,正餐服务行业占比高达47%,显示出其在餐饮业中的重要地位;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集聚性,尤其是中心城区; 在品牌和国际化方面,成都的海底捞、小龙坎等,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美食门店,如西餐、日本料理、民族餐等非常丰富。成都餐饮市场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尤其是在中高端餐饮市场,成都的米其林餐厅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前列。成都的人口红利和市场增量也使其成为餐饮投资的热点,吸引了大量的餐创者和投资者。
成都全市餐饮收入在2023年的时候是1821.6亿,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2024年1-10月份同比增长26.2%。成都拥有食品生产企业2100多家,有770家规上企业,23年规上企业主营收入超过1600亿。在特色农产品方面,成都2023年的蔬菜产量是650万吨,水果190万吨,肉类44万吨,水产是15万吨以上,水果的出口量数据也比较好看。
美食,成为成都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川菜烹饪技艺入选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遗产的名录。成都市非遗项目“川菜传统烹饪技艺”的保护单位就在成都餐饮同业公会。
美食产业的智能化是目前我们的重点工作,全市已经建成十余家智慧数字餐厅,百余家企业尝试了厨房的数字化改造。
当前,成都正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从兴产业、塑品牌、优环境方面进行。
二、2024年成都餐饮的市场情况
2024年全国餐饮都很卷,成都餐饮市场风景独好。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3.5万人。成都是国内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
成都消费力强劲,多个世界高奢品牌将中国首店开在这里;成都米其林、黑珍珠在全国的增速排名第一;成都餐饮的活力与创新精神、生存与抗风险能力较优;餐饮开店成本远低于一线城市。常听到大家说,如果你在成都开店能火起来,那在全国都比较抗打。由此,近年来缔造出餐饮风向标城市、餐饮增量第一的城市——成都。
2024年成都米其林指南发布,成都共有69家餐厅上榜,上榜餐厅的总量与去年的56家相比增加了13家,在全国涨幅排名第一;2024年黑珍珠发布成都共有20家上榜;在成都,共有32家四川老字号。
我们看到,现在的成都餐饮业,活跃着一批年轻的餐饮人,他们作为成都餐饮的中流砥柱、生力军,在品牌建设、营销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包括小龙坎、大龙燚、园里、李与白包子铺,甚至紫燕百味鸡等等。
在消费模式与人群特征上,成都的餐饮市场呈现出以适度和中度消费为主的特征,也存在一定的高频消费。80%以上的消费者外出就餐侧重社交目的,其中44.16%的消费者倾向于小聚,这就反应了消费者对加深人际关系的重视。
在消费价位与偏好方面,成都吃饭人均50到150的比重相对去年略有上升,有16.88%的消费者愿意支付人均50到150的消费。虽然我们高端消费的比例相对少,但是消费力很强,所以我们的米其林二星、一星,黑珍珠的一钻、二钻还是很多的。
餐饮品类保持多样化的发展,比如火锅,川式火锅的开店数量在逐渐减少,但又增加了贵州的酸汤火锅、潮汕的牛肉火锅等,很多餐厅的菜系特点都是通过融合不同菜系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成都餐饮业发展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其中企业空间集聚程度高出个体户的聚集度。餐饮店领跑全省,位居全国第三,这些趋势都展示了成都市场的活跃性和发展潜力,同时也反应了消费者对社交、品质以及新鲜体验的需求。
成都全市累计存续餐饮经营主体近30万家,综合体餐饮、社区餐饮以及旅游区餐饮,分布比较均衡。我记得30年前成都二环以外全是农田,美食特色街区主要在西区的西延线,吃饭要跑很远。而现在,我们用餐,在城市的每一个区域都有美食集中街区、商业体美食城,美食空间结构较为均衡。
三、2025年的餐饮发展的趋势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来看,2025年餐饮需要通过智能化和多样化的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餐饮企业要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餐饮文化,通过打造舒适的消费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满足不同的消费客群。在成都,有很多的餐饮店,如园里、蜀九香、柴门、南堂馆、悦百味等,他们的设计空间都获得过国内国外的设计大奖。在这个空间中,呈现出的菜品也是烹饪艺术的表达,而艺术和艺术的结合,带给消费者的是不一样的感受,生意都很好。
服务个性化与智能化方面,我们觉得服务数量和响应速度将会到一个新高度。如果我们的服务员不了解厨师团队创新这道菜品的理念,不了解企业的理念,跟客户交流的时候,他们的第一感官肯定是不好的。
我经常会问餐饮老板,你们的特色菜品服务员吃过没有?如果他们没有吃过又怎么能够跟客人去推介呢?服务员应该知道门店产品的出品情况,包括菜品的来源,对这道菜的研发构想等。
此外,成都今年大力在推动餐饮业智能制造,从门迎机器人,到机器人上菜,到智能产品,电子点餐、结帐,包括机器人炒菜等等也是我们发展的趋势。
在菜品的创新多元化与健康化方面,一定要有食材的跨界融合和搭配,每一个餐厅除了配备食品专员,还应该有一个专业的营养师,倡导全社会合理膳食。
线上线下的融合的营销活动方面,以前我们可能更注重一些其他营销方式,现在我们要把线下和线上融合起来,做到无缝对接。
最后,我们热忱期待与大家合作,推动美食品牌新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赢美好未来。
欢迎在座的朋友们去成都街头走一走看一看,近距离地感受烟火下的幸福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