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元旦休假,公众不再需要百货店了?

来源: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潘玉明

2025-01-08 13:58

日本百货店显现三极分化。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潘玉明

编辑/薇薇

近日,日本主要百货店恢复20多年前元旦休假的做法,成为热议话题。

近三年来,日本百货店客群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城市百货店追逐入境游客和新生贵族资产化消费,推高业绩;另一方面,地方百货店无人问津,商气持续萧条,反映出城乡之间价值裂变,大众追逐百货店“初卖”福袋的习俗文化渐行渐远,百货店不再是商业文化中心。

1、消费价值逐渐跌落

2024年11月24日,“读卖新闻”报道,大型百货店2025年有恢复首日营业为1月3日的倾向。行业给出的理由是考虑员工职场环境,也可能是人手不足,预计到2030年百货店缺员60万人,但没有提高消费利用价值问题。

从各企业披露信息看,2025年元旦东京主要百货店都将休假,分别在2号或者3号上班。

高岛屋原则规定,全国13家店铺2025年1月连休两天,3号上班。两天连休的做法是时隔23年来首次。村田善郎社长表示:“希望创造让员工安心工作的职场。”大丸松坂屋百货店确定15家店连休两天,3号上班,时隔25年恢复过去的做法。崇光·西武百货下属的西武池袋本店等4家店1号休假,2号上班。松屋银座店自2024年开始连休两天,3号上班,据说对业绩没有太大影响。三越伊势丹百货是1号休假,2号上班。该企业2016年曾经在东京等8个店改为3号上班,2020年又改为2号上班。阪急阪神百货店在10月7日就发出通知,下属10个店在2025年元旦连休两天,3号上班。在此之前是1号休假,2号上班。

之所以说是恢复,是因为在1980年代之前,日本百货店的主流做法是新年休息3天、4号上班。后来经济泡沫破灭,企业陆续增加营业时间,新年休假习惯也取消了。今年的做法,普遍解释是改善员工就业环境。1月3日上班的高岛屋日本桥店,抢购福袋顾客增加约30%(下图示),中村卓矢副店长说,员工积极性提高比销售额损失重要。

图源:KYODO

此事在网上引发很多讨论,一个说法是希望各业态除夕都休息;另一个说法是为员工考虑是借口;一种更强的业内声音指出,是因为公众不再那么需要百货店了,百货店作为大众的消费价值已经跌落,如果说地方百货因为人口减少业绩萎缩,那么作为大众消费标签的电铁系百货,包括近铁、小田急、东急、东武、京王持续宣布改性重装,显示大众百货已经走进黄昏。

事实上,在百货店购物的大众消费者确实迅速减少。曾经的百货文化有四个符号:一是时尚西服热、二是屋顶游乐园、三是大食堂、四是玩具部及书店,如今热点变凉。疫情前的2019年有208个店铺,2024年剩下180个店,与高峰期1999年的311个店比较,减少42%。有4个县已经没有百货店,还有14个县各自只有1个百货店。

2023年3月,MyVoice.com调查了9705名消费者,有56.7%的人表示从未去过或几乎不去百货店。在2006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为18.4%。过去20年中,群体性的百货店文化正在消失。

图源:MyVoice.com

2、两股力量支撑百货店

截止2024年底,以10个城市地区为主的百货店业绩保持3年连续增长,拉动全国百货店业绩在低谷中平稳增长。

第一、海外入境游客消费。

根据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数据,2024年的入境游客数约为3600万人,消费额将为7.3万亿日元(约3396亿人民币),2025年将接近3800万人,消费额将达到7.6万亿日元(约3535亿人民币),其中大约30%是“购物消费”,换算一下,零售业的机会总量约为2.2万亿日元(约1023亿人民币)。

在去日本的国际游客中,最活跃的5个国家或地区是:韩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2024年赴日游客明显增长的还有越南、泰国。曾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都是中国大陆的常客,如今眼光都转移到日本,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购物类消费占比最大,客单价最高,为日本百货店业绩增量提供了强劲动力。

最夸张的是松屋银座本店,在2024年度上半年(3月~8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2.3%,达到631亿日元(约29亿人民币),创造业绩新高。免税品销售额增长2.2倍至314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总体业绩占比达到49.6%,2023年同期不过是29.2%。作为主力,中国大陆游客购买额达到210亿日元(约9亿人民币),客单价比去年同期增长35%,达到32.8万日元(约1.5万人民币),而面向国内顾客的奢侈品业绩下降18%。

三越伊势丹控股在2023年度面向游客的免税品销售额为1088亿日元(约50亿人民币),突破历史新高,与2018财年相比增长45%。高岛屋百货店免税品销售额在2024年10月份增长35.1%,11月份增长29.9%,除掉免税品增量之后,销售额增长3.3%。阪急百货梅田店将2024年度的免税品销售计划从1000亿日元(约46亿人民币)提高到1260亿日元(约58亿人民币)。其海外持卡会员达到3万人,将定向服务团队成员增加到50人。山口俊比古社长坦率地说,如果没有入境游客消费因素,这个目标是无法达到的。

数据来源:日本百货店协会

第二、国内贵族阶层消费。

2022年5月份开始,日本爆发大规模通胀,到2024年有所缓解,价格上涨率为3.9%,与2023年的6.0%相比有所下降,但是去掉通胀因素,大众连续20个月实际收入下降。据消费分析机构intage公示,3年来,大众家庭消费的节约愿望一直大于现在和预期消费愿望,主要消费品仅限于基本食品,主要消费渠道是网店、药妆店、食品超市、便利店。

瑞士金融机构(UBS)《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指出,2023年日本高净值人士(资产为100万美元或以上的成年人)达到282万人。到2028年将增长28%,达到362万人,成为高端商业追逐目标。

野村综合研究所(NRI)报告,2023年拥有1亿日元(约465万人民币)以上金融资产的家庭有148.5万个,大约占全部家庭数量的2%。资产合计364万亿日元(约169千亿人民币),大约占总量的22%。他们在2023年主打消费项目有:餐厅、酒吧、社交场所、广告营销,游戏、漫画、健身等项目也在增加,其中广告营销费增加了4倍。随着通胀和股市高企,购买项目集中在资产,包括都市地产、高级公寓、家用车、高级手表等,这些消费项目均具有转售资产价值。

   

数据来源:野村综合研究所

2013年以来,富裕阶层和普通大众贫富两极分化加剧。2024年12月13日“产经新闻”分析道,富裕阶层通常把百货店当作陈列室,利用百货店的黄金、珠宝、艺术品等贵重商品做投机或者投资消费。与此相关,一些地方百货店的LV逐步撤出,集中到富人区,仅在新宿就聚集了4个LV店铺,同时追逐入境游客驻足地,比如机场、滑雪场。

三越伊势丹控股社长细谷敏幸在2021年上任以来,力推“群客”转为“个客”服务营销。私人造型师小组贯穿品类提供服务,识别个客销售额占比达到70%,长期徘徊在2%至3%的营业利润率骤升至10%。银座松屋店、名古屋的松坂屋店的外商消费均达到50%左右。2024年6月,高岛屋收购一家资产管理咨询公司为富人提供服务。2024年3至11月份,高岛屋外商大客户销售增长6.6%,大众客户增长2.4%。

贵族化客人自然不会在元旦去百货店抢购福袋,大众也不再以抢购福袋作为主打乐趣,于是,恢复元旦休假成了大家都接受的选择。

3、行业调改追求附加值

强调两个主要支撑力,不能否定企业内在修炼提升功夫。日本百货业能整体快速走出疫情困境,有通胀因素影响,更关键的因素在内部,源自制度性创新调改。

第一、店铺媒体化。

2024年有30多家主要零售商宣布进军零售媒体化领域,创新运营附加值。主要特点是利用与客户的大量接触点为广告价值点,与制造商、广告商创建新的融合市场。百货业最早提出媒体化理念的是丸井(0101)百货,通过展示展览品牌商品收取合作费,号称不卖货的百货店。

近3年来,百货店行业整体加快了这一进程。三越伊势丹百货的个客化服务营销战略。组织系列化会员活动,丹青会、逸品会、海外顾客专享会,扩大影响。他们运用数字化工具为顾客提供个人色彩诊断和骨骼分析等服务,其费用为2小时2万日元(约930人民币);在店内设立“食品通讯社”将店铺作为媒体发布信息。

大阪阪急百货店设立养生馆、快闪区,其快闪区划分楼层编号,授权楼层运营(参见笔者拍摄下图)。不仅开设英国文化周,还和韩国新世界百货店合作,推广韩国品牌,传播本企业品牌影响力。

大丸百货店东京店在疫情期间授权两名年轻员工创设D2C展售区,2024年9月18日宣布将4层的D2C展销区“明日见世”移至9层,组合了20个品牌,约430平方米。参展费从每12周45万日元(约2万人民币)提高到90万日元(约4万人民币),收入计划是搬迁前的2.5倍,从单纯购物向社交价值过渡。

第二、去百货化。

去百货化,是大丸集团前负责人奥田务提出的,并首先在大丸梅田店实施,主要意图是改变联营机制,引入租赁制,提高坪效。大丸集团宣称的成功案例是大丸心斋桥本馆,该店于2019年9月18日改造重张,租赁面积占比为65%。该项目借鉴GINZA SIX全面租赁化改造的经验,着力追求企业品牌价值、场景魅力和收益价值平衡,打造出下一代新型百货模式:一是租赁区:地下1、地下2层为饮食、食品,地上4至10层,时尚关联产品;二是联营区(消化采购模式):一层化妆品、二层奢侈品、三层奢侈品互动体验区。化妆品集中68个品牌,所占区域扩大1.5倍。

压缩服装规模,成为去百货化的主要目标。大丸松坂屋百货所有门店中,2019年度和2023年度品类业绩比较,国内品牌为主的女装销售额因为面积缩小而减少了25%,结构改变以后,总体业绩在增长。

业内朋友熟悉的池袋西武百货店,2024年6月19日公布调改方案,百货部分面积从8.8万平米减到4.8万平米。铺位数量从745个减到380个。规划奢侈品、化妆品各60个品牌,其卖场面积分别扩大1.3倍、1.7倍。主要压缩目标是服装,特别是坪效较低的女装区域。原来女装在3、4层,男装在5层,调改以后男女服装全部集中在7、8层,该区域还组合了杂品、快闪区、会员沙龙。腾出的面积还要引入大家电、数码电器等新功能。另外地下一层扩大了食品餐饮区。

位于名古屋的荣商业区的松坂屋总店,是1611年创业的老字号。店铺组合由本馆、北馆、南馆组成。2024年9月宣布不闭店调改本馆。改造区域约2.7万平米,占总体经营面积约30%,投资约63亿日元(约3亿人民币),占了集团15个店铺三年改造费用的40%。主要内容:女装面积减少61%,扩大奢侈品(40%)、艺术品(145%)、和酒及红酒馆(300%)以及美容沙龙、层间餐饮等面积。计划2026年度销售额增长40%以上。

图源:WWD官网

去百货化,还加强了属地物产推销合作,比如北海道物产展销会,部分百货店及购物中心今年已经举办了两次。部分百货店与属地协会组织合作,组织属地企业商品分享会,包括设计师专属服饰、精制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引导大众消费价值。

第三、数字化及未来

2020年以来,日本百货店加速数字化进程,一方面精准应对高端会员,一方面创新商品内容。2020年初,三越伊势丹百货受网友呼吁,着手优化线上化妆品营销。2024年8月至11月,特拉贝克(トライベック)公司组织企业Web可用性调查,指标分为:可访问性、清晰度、导航便捷、适用性、安全性等五个维度,三越伊势丹控股从上年的63位升到第5位,可见其数字化方面下了大工夫。2024年11月27日,松屋百货店启动数字化客动线,访日客可以在线购买,也可以到松屋银座总店预订点取货。

阪急阪神百货2021年到2023年在数字化方向投资243亿日元(约11亿人民币),2024年到2026年再投资259亿日元(约12亿人民币),从底层设备到数据收集分享、再到员工和顾客接点应用,全方位推进。实施逻辑是从实体店铺和H2O ID网络两个维度触达顾客认知和认同,进而生成顾客数据库,提取顾客购买特点,反馈到后台深度加工,改进商品结构。计划到2030年实现基于洞察的业务流程再造、由数据驱动决策的运营机制。

高岛屋在2024年度启动横跨全公司的数字化项目,集中网购仓储配送中心,8月设置在线化妆品专营店TBEAUT,为网络会员提供专属服务,通过后方业务的合理化,同步验证AI技术,逐步扩大应用,提高员工的数字化技能。

走得最快的还是大丸松坂屋百货店。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的一年间,大丸松坂屋百货店APP销售额为2530亿日元(约117亿人民币),会员数为199万人。2023年5月开设冷冻食品配送服务。每月将顾客定制的冷冻食品礼盒配送上门。分为超值(7至10件,服务费1.2万日元(约558人民币))、丰盛(7至10件,服务费9000日元(约418人民币))、实惠(6至8件,服务费9000日元6500日元(约302人民币)),由45个品牌商提供商品。

对于时尚品的消费,依靠专业咨询诊断机构支持,开辟在线时尚诊断服务,聚焦喜欢、想要、适合的焦点,兼顾分析和谁、去哪儿、做什么事的社会行为诊断;为时尚客群提供300多个设计师品牌商品,并提供消费累计递进优惠政策;在业界首家设置原创3D头像的制作、销售的“元宇宙经营项目”,与美国VRChat公司建立契约关系,在数字化资产生产制作方面开辟先河,最新推出的是2025年新春3D构造和服,该系列商品的源点,来自大丸集团史料馆在1931至1939年之间收藏的全国1500个高级和服样品,经过数字化再度创作生成,由此打造出与实体店营销决然不同的新零售赛道。

图源:大丸松坂屋官网

面向未来,大丸松坂屋百货在2017年3月1日提出发现并培育5年之后营销思路,2018年提出“未来经典研究所”的运营机制,主办媒体“FUTUREISNOW”和各种沙龙活动,与文化、大学、社区等跨界资源合作,创造传播未来经典价值。其活动据点位于东京都台东区的谷中,一座约100年历史的商号老屋,这里曾经延续三代从事铜细作工艺品,选择这里有类似于刀郎的著名歌曲“未来的底片”寓意,置身于跨世代记忆的空间、孕育新商业生命。

图源:大丸松坂屋官网

4、三极分化的启示

第一、地方百货店持续衰落。

2020年1月26日,山形县唯一的百货店“大沼”(山形市)关闭破产;2020年8月31日,德岛县的“崇光德岛店”结束近40年历史,关闭撤店;2024年1月14日,位于岛根县松江市“一畑百货店”结束65年的运营,关闭撤店;2024年7月31日,岐阜县唯一的百货店“岐阜高岛屋”宣布关闭。有行业人士分析,日本少于100万人的县域很难养活一个中小型百货店,随着人口持续减少,地方百货店面临灭绝。

除了人口减少、SC分流因素以外,还有两个行业顽疾:商品同质化严重,联营模式难以容纳个性化内容,一些集团化企业推行专制化集权,店铺无权创新运营,一线团队活力泯灭。

相关问题在中国大陆已经出现,内部运营集权、同质化维持,外部消费削减、网购及SC分流,还有特别要素,即投机调改、暗中补贴,这是特色集权的续命手段,靠变态输血存活,炼制一批“僵尸”店铺。

第二、城市百货店多元转化。

2022年有5大百货店企业:三越伊势丹、阪急阪神、大丸松坂屋、高岛屋、崇光西武,由于崇光西武被转卖,近两年没有公布经营数据。目前聚焦4大百货店企业,这几个企业已经出现转化趋势:顶级MD型、去百货店式的租赁型、故事型。

一是坚持顶级MD型,远离大众。以三越伊势丹控股为代表,预计2024年度的销售额1.32万亿日元(约614亿人民币),营业利润720亿日元(约33亿人民币),净利润580亿日元(约27亿人民币)。东京3个主力店均上调计划为:伊势丹新宿店增长12.8%,达到4240亿日元(约197亿人民币)(修正前计划4110亿日元,约191亿人民币),新宿伊势丹将强化一枝独秀行业地位。

二是向多元化经营转化(租赁型、故事型):包括大丸松坂屋的二次元转化,三越伊势丹的主题购物中心、高岛屋的百货加购物中心、阪急阪神百货的国际合作。另外,还有国际化拓展维度,比如伊势丹向菲律宾拓展开店,高岛屋向越南拓展开店,他们看好东南亚崛起机会。

大陆市场被冷落。伊势丹退出,高岛屋上海、阪急宁波处于维持状态,其它百货企业也没有拓展大陆市场的消息,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某种困境。

第三、资产化消费难以持久。

按照日本百货店协会的规则,统计品类包括:衣料品(男装、女装、童装、其它服装)、随身物品(化妆品、艺术、珠宝、贵金属)、杂品(家具、家电、其它家用品)、家庭用品(生鲜食品、点心、副食、相关品)、食料品、餐饮(餐馆、咖啡、茶馆)、服务、其它、商品券(行业协同)。

但是,城市百货店业绩动力源自少数品类,多数品类消费价值在下降,出现收益价值失衡现象。有行业人士分析,百货店强化销售金融投资类商品,专题销售高价黄金、手表等具有储值、转卖功能,投资、投机交易行为兴盛,相对淡化或减少商品零售主业价值模式。

这个套路与大陆百货店依靠黄金储值功能倒票转账推高销售,甚至让合作方直接购买毛利、预支利润的方法颇为相似,特别是2022年以来,大陆劳力士手表价值从3万美元(约21万人民币)下降到2万美元(约14万人民币)左右,接着相关奢侈品消费纷纷跳水,核心就是替代消费、贿赂消费大量消失。

今后5年,日本国际化消费优势在亚洲日益突出,入境游客的消费会持续拉动城市百货店业绩。变数在于,随着某些区域经济大萧条深化,向日本输出消费力会大幅降低,日本百货店可能会出现新的话题。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