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不泡茶“逆势狂奔”,能复制蜜雪冰城神话吗?

来源:有哥供应链

2025-02-25 17:12

新茶饮的未来注定属于“长期主义者”。

来源/有哥供应链

中国的茶饮市场,永远不缺新故事。

上一个狂飙开店的是霸王茶姬,凭借一年卖出2.7亿杯的大单品“伯牙绝弦”,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的两年间,门店数量从1000家飙升至6000家。

这一次,主角换成了爷爷不泡茶——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武汉本土品牌,一年新增1000门店,并在行业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喊出“2025年保底完成4500家门店,2026年冲击万店”的目标。

有哥餐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爷爷不泡茶全国门店数已达1567家,但其激进的目标仍引发热议:是凭借真实力逆势崛起,还是因市场窗口期紧迫而“真着急”?

结合有哥餐链小程序详细数据,我们将从开店数据、产品数据、供应链等角度出发,并结合品牌定位及对标品牌,进行深度解析。 

改名“换命”

爷爷不泡茶的开挂之路

每一个品牌从创立到出圈,都要完成哲学意义上的“经典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2018年创立时,爷爷不泡茶还叫“爷爷泡的茶”,主打水果茶,产品线杂乱无章。除名字蹭周杰伦歌曲热度外,在武汉以外的市场几无存在感。

品牌的转折点始于2022年3月。彼时,其正式更名为“爷爷不泡茶”,定位从“水果茶”转向“东方香茶”,以武汉香片茶为灵感,挖掘咸宁桂花、孝感米酿、武汉茉莉等地域特色食材,推出“爷爷荔枝冰酿”、“白兰玉露”等爆款,迅速成为武汉旅游打卡地标。

植根湖北茶文化

围绕地域食材做排列组合

爷爷不泡茶的产品创新逻辑清晰:通过高频上新强化“花香奶茶”定位,并绑定地域文化形成差异化壁垒。例如:

爷爷荔枝冰酿:以孝感米酿为基底,月销突破100万杯,成为首个爆款;

武汉茉莉:主打茉莉绿茶与鲜奶的融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抢购潮;

春回樱花茶:借势武汉樱花季,与小红书合作推出,实现情感共鸣与销量双赢。

这种策略与茶饮行业“地域特色突围”的趋势不谋而合。例如,甘肃的放哈将甜胚子融入茶饮,广西的阿嬷手作绑定水牛奶与荔浦芋头,福建的壶见主打闽南文化茶饮。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新品的本质是信息差,地域特色是最天然的护城河。”

极致性价比

客单价15元,平替版霸王茶姬

爷爷不泡茶的招牌产品定价在15-19元,介于蜜雪冰城(6-8元)与霸王茶姬(18-25元)之间,主打“高质平价”。其核心策略包括:

1.供应链成本控制:通过自建原料基地与规模化采购降低边际成本;

2.门店模型灵活:主力店型40-60平方米,下沉市场占比近70%,单店投资不含租金仅30-40万元,远低于霸王茶姬的加盟门槛;

3.场景化消费:59.92%的门店布局于购物中心,借助商场人流量与东方茶文化装修风格,提升品牌溢价。 

这一策略使其在下沉市场快速复制,2024年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达70%,与古茗的“乡镇包围城市”战略相似。

立足武汉,走向全球

聚焦新一线,拓展中低线

有哥餐链小程序显示,爷爷不泡茶目前已在全国27个省份布局门店,并在城市线级分布上具有明确的策略,以新一线城市为重点布局区域(门店占比32.8%),同时积极向中低线城市拓展(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38.81%)。

同时,爷爷不泡茶保持着较高的扩张速度,去年9月官宣进入北京,截至发稿时,在北京已布局36家门店。

根据品牌的规划,2025年完成全国拓张的同时,也会同步开启出海计划。

当逆流而上遇上“垃圾时间”

开店目标能否实现?

作为品类新晋黑马,爷爷不泡茶仅用了一年时间,门店规模就超越了茶颜悦色、茶话弄、茉莉奶白等几个知名国风品牌。

去年,爷爷不泡茶在行业大会上正式公布了新的门店增长目标——2025年保底完成4500家营业门店,并向5000家门店发起挑战。至于2026年,品牌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冲击万店。

如果说去年的快速扩张,为品牌提供了“冲刺”的决心,现制茶饮的消费市场增长,或许也为品牌发展增加了信心。根据CIC灼识咨询报告,预计到2028年,大众现制茶饮店的人均现制茶饮年消费量将从2023年的4.2杯增加到11.4杯。

如此激进的目标,可能还与茶饮市场的窗口期紧迫有关。根据CIC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的现制茶饮店市场格局历来分散,如今在持续整合中。按GMV计,中国前五大现制茶饮店品牌的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38.5%增至2023年的46.8%。2024年,这个数据保守预估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茶饮行业留给非头部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综合来看,其扩张目标还面临多重挑战:

1.供应链与管理瓶颈

原料波动风险:2024年鲜奶采购价同比上涨18%,若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消化成本,可能挤压利润;

加盟商管理:快速扩张易导致品控滞后,喜茶便是因为加盟过度而暂停扩张,以调整管理半径。

2.市场竞争白热化  

同质化内卷:轻乳茶赛道中,各品牌均标榜“国风”、“鲜奶茶”,产品差异有限;

价格战加剧:甜啦啦、益禾堂等品牌推出“6元奶茶日”,下沉市场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3.对标蜜雪&霸王,胜算几何?  

蜜雪冰城:凭借供应链与万店规模筑起壁垒,但2024年单店日均销量下滑7%,印证“规模不经济”风险;

霸王茶姬:虽两年拓店5000家,但增速已现疲态,转向健康化与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根据“市相”的分析,霸王茶姬在突破6000家门店后或许会迎来加盟商出清的拐点,对于高速狂奔的爷爷不泡茶来说,这个时间节点是否会提前到来,一切都未可知。

“蒙眼狂奔”不如转向“品类精耕”

若要实现既定的目标,爷爷不泡茶可能需要在以下方向调整:

1.强化供应链韧性:借鉴蜜雪冰城自建工厂与冷链体系,抵御原料价格波动;  

2.数字化赋能:如引入饿了么“品牌官旗店”模式,通过精准流量与用户运营提升单店效率;  

3.差异化创新:探索功能性茶饮(如助眠茶、草本茶)或茶咖融合品类,避免陷入同质化;  

4.出海试水:将全球化扩张提上日程,参考霸王茶姬的全球化路径,以东南亚为跳板拓展增量市场。  

对于品牌来说,蒙眼狂奔可能更快,品类精耕或许更稳。

结语:

新茶饮的未来注定属于“长期主义者”。

2025年,茶饮行业告别“蒙眼狂奔”,进入精耕时代。无论是古茗上市后的增长压力,还是喜茶的自我革命,均指向同一命题:在存量市场中,唯有回归用户价值、构建品牌护城河,方能穿越周期。

爷爷不泡茶的野心值得肯定,但其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平衡速度与质量。若仅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单店健康度,可能重蹈“规模扩张、利润缩窄”的覆辙;若能借势地域文化、夯实供应链、拥抱数字化,或有望成为下一个“霸王茶姬式”的黑马。

正如行业预言:“纯直营或纯加盟都将被淘汰,未来属于‘核心城市直营 下沉市场加盟’的混合模式。”爷爷不泡茶的答卷,将是中国茶饮行业进化的又一注脚。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