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入深水区,永辉何时迎来拐点?

来源:联商网 袁则

2025-04-27 15:38

本心和方向,决定成功的概率!

出品/联商网

撰文/袁则

永辉再一次成为“话题中心”。

4月25日,永辉超市(601933.SH)公布2024年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2024年全年,永辉超市实现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降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1.36亿元,扩大10.26%;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降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净利润率0.85%。

永辉超市方面指出,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的深水区,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优化与供应链革新纵深推进;2025年第一季度调改门店在销售与利润端整体达成预期目标,标志着“品质永辉”改革迈入攻坚关键阶段。

截至4月25日收盘,永辉超市报5.44元,跌3.20%,当前总市值493.68亿。

01

主动性战略选择

从数据上,永辉今年多项财务指标下降,但从归因和预测角度,由于运营有太多的非连续性,单纯对比过去的数字意义不大。 

假如一个人身处深水之处,我们应该怎么看?

如果他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们肯定希望他能快速地走出困境;此外,还有他为什么会进入深水区?他自己有没有能力走出深水区?深水区对他的伤害怎么样等问题。

一切,都在于我们看待事情的尺度!静态的结果,前置是绵长的系统成因,未来可能也有喜乐悲欢的相对概率。

从战略上看,今天永辉的状况,是一种主动性战略选择的结果。

2024年5月,在胖东来团队的帮扶下,永辉超市开始通过“胖东来帮扶”和“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两种模式对全国门店进行调改;另一方面,底层的企业文化、员工、商品及供应链逻辑同样开始深度地变革。

而学习胖东来,就意味着一套全新的、更为科学的、先进的逻辑,用世俗的成功、规模发展的标尺、竞争博弈的逻辑、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思维很难理解。在“欲望”和“能力”方面,学习一定是选择让自己更有能力;在“做大”与“做强”方面,学习一定是选择做强品质,让员工、企业、城市和社会更美好!理解这些尺度,就更能理解永辉阶段性的“数据结果”,这也是当下,我们依然选择相信永辉的原因。

而更大的可能,是我们看重长远的品质价值和幸福商业模式的未来。

学习胖东来,永辉选择的是一种全面的自我迭代和系统性的模式重构,而永辉的这种选择,是一种战略勇气,也是一种战略智慧。

2024年9月,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拿下三成股权入股永辉超市,但永辉学习胖东来的底层方向未变,名创优品创始人、永辉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在多个场合都表达过,“只有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路线才是中国超市未来的出路,不仅是永辉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唯一」,界定了方向,界定了道路。

但方向明确,不意味着没有困难、没有波折。

02

改革进入深水区

不同于中小型零售企业的“小船好掉头”,永辉过去的“规模优势”和“品牌势能”,在重构期就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也会面临更广的“刻板印象效应”,就像《哪吒》中申公豹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这也是当前舆论中的“另一种声音”。

更重要的,还是现实的“关、调、改”过程。

一是关店

财报指出,2024年,永辉在调改的同时关闭了232家尾部门店,这种规模,可能是很多超市数十年都难以企及的,但永辉选择关了。

相比2023年,永辉营收减少110.7亿,如果粗略地摊到232店上,店均就是0.4771亿,数值远低于0.87亿的年度整体店均(概算),所以,从单店来看,关闭低效门店后,永辉单店效率,至少会有双位数的优化。

按照叶国富在3月17日永辉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宣布的目标,“2025年调改到200家,关250~330家老店,到2026年全部存量门店调改”,到2026年,预计永辉的单店将全部进入到非常健康的状态。“永辉要走品质零售路线,要成为满足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

关店直接影响营收、资产减值(2024年长期亏损或准备闭店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8亿元)、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2.04%至21.91亿元)及其他相关杠杆性经营指标。

而在关店过程中,永辉优化商品结构,推行“裸价”策略,淘汰低效商品、引入新品,短期内会影响整体盈利水平,导致毛利率下降。财报显示,永辉超市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78个百分点至16.09%,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35个百分点。

此外,还涉及员工数等相关问题。2024年底,永辉在职员工总数从98513人减少到79224人,一年内减少了19289人,降幅高达19.6%;闭店还涉及员工遣散费等支出,短期费用会有所增加;同时,闭店员工也会有负面情绪。

但试想,若不关,会怎样?

结果就是不强也不健康!关店,是真正地做品质,未来的发展也会基于高品质。

二是调店

据证券机构测算,永辉超市单店改造成本或超800万元,即使后续有所控制,到2026年底全部调改完成,现金流压力依然不小;并且在调改加速的过程中,如何确保“规模化落地”后的品质,至关重要。

而永辉各个门店的调改,目前已经确定了基本的范式。调改门店聚焦商品品质、卖场环境、顾客服务及员工福利,实现“商品力+场景力+组织力”的三维革新。从当前已有的60多家调改店看,各地门店都能做到高质量的传承和高标准的延续。当环境能愉悦顾客、商品适配需求、品质能营造信任、服务更加贴心、员工逐步走向专业,商业,便一定会有进入良性“飞轮效应”的起步势能。

永辉披露,今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已完成调改的“稳态门店”即开业满3个月的门店,保持稳定盈利。截至3月底,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按此测算,每家店每月最起码能盈利35万)、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7472万元;41家“稳态调改店”一季度面向门店一线员工发放奖金与分红累计达2634万元。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共完成了47家门店的调改,由于调改的门店数占比不大,对公司2024年收入整体影响不大。“调改店大幅提升了客流和销售”,而在后续的2025年、2026年,调改门店将迎来真正的业绩承载。

而对于调整开业后的反弹,零售的人都该理解这种波动,这是门店现实能力的投射。永辉人自己也清楚,门店一定还有大量的进步空间,但最重要的,还是成长性。

我们始终要有一个坚信:有价值观作为底层,方向不会错;而有企业文化作为底层,运营就会有自己的生态生长效应。

企业的经营,总归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改革虽在深水区,但最重要的在于方向、范围、尺度和概率。就永辉目前而言,环境、氛围、商品、服务、运营及供应链已经上升了一级,继续沿着“品质·幸福”价值观做功,风向对,一切都会向上生长。

永辉方面也指出,随着调改门店占比提升、闭店收尾及供应链改革深化,未来12个月至18个月将是改革成果集中释放期,永辉有望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是改革

变革,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企业的战略意志。

3月4日,叶国富发表讲话,提出了永辉超市“433”改革规划,即四化(国际化、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三力(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三变(组织变革、运营变革、供应链变革)。

3月29日,在永辉超市2025年度全球供应商大会上,叶国富提出“三大聚焦(聚焦核心供应商、聚焦核心大单品、聚焦长期主义),一个反对(坚决反对换一个采购换一批供应商)”,表示永辉超市将坚持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成为更适合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

从文化到组织,从系统到门店,从模式到供应链,永辉正式确定了一阶段的改革图谱,推动企业的价值重塑。

可能许多人想得到的确定是:这个过程会有多长,什么时候会迎来拐点?

但这正是后战略期,企业必须笃定地坚持战略落地,并高效展开组织运营才给出的答案。认知在,行动就会更加敏锐。

(1)关键是组织

叶国富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强调过,要“大力推动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和营造阳光积极的氛围。精是精干,人在于精,不在于多。组织架构要扁平简单高效,比如运营的改革,四级变三级,才能让大家真正投入精力做有价值的事情。”

早在2月6日,永辉内部陆续发布公告,以战略聚焦、扁平高效为导向,将全国、省区、区总、店长四层组织架构,调整为“总部-大区-门店”三层管理构架,更加扁平精简。全国划分为28个大区,减少了管理层次,给予一线更多授权。在平台上实行中心化运行,整合出运营中心、商品中心、品牌营销部、到家事业部等新的服务支持和赋能单元,各单元统一战略目标,聚焦专业,围绕核心决策枢纽紧密协作,赋能一线。

同时,在多个组织单元上针对性地强化了调改工作的组织保障。首先,筹建支持部与运营支持部整合为运营中心,强化营建协同,标准数字化建设,高效服务大区;其次,在商品中心新设3R部门,负责烘焙、熟食、即热即烹商品的开发,再通过5个支持中心做好属地化承接。

文化统领之下,构架设置和阳光积极的氛围成了看不见的手,从而推动企业在与顾客、供应商及社会的互动中,积累信誉基础。

(2)最为重大的是供应链变革

关于传统零售的困境,许多人都看到了供应链上的模式桎梏,意图通过直采、自有品牌破局,方法与路径有差别。而叶国富提出的“三大聚焦,一个反对”,确定了破局方略,从战略性、策略性和重点性上,正全面重构零售的价值版图。

有人说,企业领导者的认知就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穿透叶国富的表态,我们能看到叶国富本人的价值取向和做事方法论,对永辉来说是一种新的认知突破,加上胖东来的文化影响,对行业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如果顺利实施,永辉必然会穿越周期,进入新的时代节奏。

核心,还是决心和意志的问题。而胖东来和叶国富带来的外部打破,必将强化永辉的战略意志,为更多企业提供范式。魄力,很多时候可以成事。

从数据上看,最直观的是毛利率的变化。

永辉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年Q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同期的5.99亿下降到1.37亿,“主要系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35个百分点,公司在门店调改过程中主动优化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在淘汰旧品、引入新品的过程中主动推动裸价和控后台的策略,此过程中,公司整体毛利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3月底永辉全球供应商大会的召开,未来公司选品及定价策略将发生重大改变,在此基础上,商品毛利率将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增长。”

还有外贸供应商对接。在4月7日,永辉率先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的一封信》,为出口受阻的中国优质供应链搭建起内销转型的桥梁。针对外贸企业库存压力,永辉第一个为中国制造开通“绿色通道”,推出三项利好措施:15天极速上架;提供品牌推广计划;与优质供应链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

据永辉透露,截至4月22日12:00,永辉专项邮箱已收到超500封合作邮件,并与超300家优质供应链企业进入洽谈阶段,品类覆盖范围广泛,主要集中在冷冻食品、休闲零食、家居用品等,其中包括长期为山姆、开市客供货的中国制造企业。

目前,永辉已经和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杭州西田店、临平万达店、滨江宝龙店及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店、福州奥体店率先上架金枪鱼罐头、牙线等优质外贸商品。

其次还有自有品牌。永辉年报指出,去年全年永辉超市研发升级自有品牌商品120款,其中20余款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引入品牌新品近5万支,通过生鲜源头直采、肉禽自配送、食用品“去KA模式”等供应链变革,完成近3万支商品去KA调整。这显然会是永辉模式转型的重大支点。

2025年2月7日,永辉成立了浙江辉联供应链有限公司,将致力于整合永辉超市现有的供应链业务模式,通过OEM代工、ODM定制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叶国富说过,“我认为每个零售业都要跟制造业一块向制造开发型零售转型,而不再是简单的买卖。”改革之下的永辉,正在更深层次的用户导向、品质零售、制造开发型零售、聚焦价值方向不断深入。

永辉一直在做事,在变革!多项叠加,冲突可能也会很多,但我们还是相信,本心和方向,决定成功的概率。

03

相信相信的力量

不可否认,困难和压力一定是有的。

许多企业战略实施的路径,经常受规模性影响,大企业的很多变革,执行衰减也往往来自规模造成的复杂性。永辉的规模性,决定了其学胖东来必然要有更多的时长和更多的节点。

行业总是很着急,想要急切地看到结果,但跟每个人的改变一样,一切要交给时间,尊重规律,有时快不得,零售本来就是“慢功夫”。

无论如何学胖东来,永辉规模在那,市场的复杂性决定着其有自己更为系统、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永辉的目标一定是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成为更适合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所谓学得会与学不会,最核心的应该在于把商业的美好价值,在员工、顾客、供应商、股东的整体生态上,有高效的构建,结果自然会好。所以,从企业体制、规模和市场复杂度上讲,永辉的改革处在深水区,恰恰是这种美好大方向与时间周期“节奏矛盾”的表达。

但我们始终坚信:企业的底层逻辑向好,美好价值追求向上,行动效率和方向向好,一切都会向好!我们相信“美好”“品质”“幸福”这些普世价值观的力量,更相信企业和组织自在的韧性和优化能力。调改在路上,美好也会一直在路上。

当前,永辉超市的转型决心与战略定力清晰可见,从供应链革新到门店调改,以及外贸专区的火速落地,其每一步都印证着转型“品质零售”的长期逻辑。永辉为重塑商品力、夯实民生担当、提高门店竞争力所做的各种调整和投入,将帮助永辉超市实现更加良性的发展,从而穿越周期。

本文为联商网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