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便利店Top100”。

根据该榜单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2月31日,中国便利店TOP100企业门店总数达19.6万家,较2023年净增1.4万家,增幅7.7%。
尽管这一增速略低于2023年的8.2%,但仍维持稳健增长态势。同时,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门店数超千家的企业从2023年的31家增至38家,印证了市场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
关键数据对比:

企业格局分析
(一)头部企业表现
国内品牌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的绝对优势稳居榜首,2024年新增4095家门店,增速达12.1%。其成功得益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下沉策略,通过“门店合伙人制度”降低加盟门槛,2024年在广东县域市场新增门店占比超60%。同时,美宜佳加速布局鲜食和预制菜领域,与重庆供销合作推出“佰年供销”方便米饭,强化餐饮化转型,还推出“美宜佳优选”小程序,整合社区团购和即时配送,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至18%。
中石化易捷和中石油昆仑好客:依托加油站网络维持规模优势,但增速明显趋缓。其中,昆仑好客连续两年门店数下滑,2024年为19700家,两年累计减少900家,反映出传统油站便利店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增长瓶颈。
日系品牌
罗森:以6652家门店稳居第五,长三角地区门店占比达72%,鲜食销售额占比超35%。通过区域加盟加速下沉市场,且运用AI分析区域消费偏好,实现鲜食SKU本地化率超60%,滞销品淘汰率提升至20%。
7-Eleven:增速最快,达到18.8%,门店数从3906家增至4639家。受益于“区域授权+本地化商品”策略,在华北市场新增门店453家,关东煮、饭团等经典单品销量同比增长18%。
全家:从第11位(2707家)微增至第12位(3032家,12%),受限于华东市场竞争饱和,未能重返前十。推出128元/年尊享会员,通过“全场88折+专属福利”提升复购率,付费会员月均消费频次达普通会员的2.3倍。
(二)区域龙头发展
厦门见福:2024年门店数增至3035家,排名上升至第11位。其“早餐工程”和社区服务模式成效显著,在福建市场市占率超40%,还获得政府专项补贴,加速品牌扩张。
成都红旗连锁:依托本地供应链优势,2024年在四川新增门店316家,鲜食和烘焙品类占比提升至28%。不过,因国企转型后的战略调整,整体门店数减少192家(-5.3%)。
安徽邻几:通过“邻几+巷邻”双品牌策略,在长三角区域新增门店110家。数字化会员占比达75%,复购率提升至45%,接入美团、饿了么实现30分钟配送服务覆盖90%门店,线上销售额占比突破25%。
(三)企业进出动态
2024年榜单出现明显的企业更替,新增驰骋控股集团、龙庄润集团等6家企业,同时河北365集团、华润万家等10家企业退出。新增企业中,驰骋控股集团以“左邻右舍+生活驿站”双品牌布局浙江县域市场,凭借“供应链+本地化商品”模式,门店数达5310家并首次杀入前十;龙庄润集团通过并购区域品牌快速扩张,门店数突破1000家。退出企业方面,河北365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被国资收购,华润万家则选择收缩便利店业务,聚焦大卖场,反映出传统零售企业在便利店领域的战略调整。
(四)头部格局与门槛变化
TOP10位次:前六名保持稳定,美宜佳以日均新增11.2家门店的速度持续扩大领先优势;第七至第十名竞争激烈,驰骋控股集团首次杀入前十,以5310家门店位列第七,取代了2023年第七位的7-Eleven;7-Eleven、十足、红旗连锁各降一位至第八至第十名,而2023年第十位的易站(2800家)跌至第十三位(2960家),显示尾部品牌的增长乏力。
TOP10数量:美宜佳、7-Eleven增长显著,分别新增4095家、733家门店;昆仑好客连续两年门店数下滑,红旗连锁因战略调整门店减少192家。
TOP100进入门槛:2024年第100名门槛为129家(河南易事多),较2023年的165家(大连三寰“会有”与湖南好相惠)下降21.8%,反映尾部企业竞争加剧,部分品牌被新晋企业取代。新晋品牌多依托区域市场或细分场景,如龙庄润集团依托长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布局,浙江高速的驿佰购聚焦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扩张。
TOP10进入门槛:2024年第十名红旗连锁的门槛为3447家,较2023年第十名易站(2800家)大幅提高647家(23.1%),显示头部品牌通过快速扩张进一步拉开与中部品牌的差距。
TOP10总数:2024年TOP10门店总数达124,066家,同比增长7.19%(2023年为5.71%)。尽管增速回升,但增长主要由美宜佳、7-Eleven等头部品牌拉动,中后部品牌增长乏力,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区域市场特征
(一)区域分布差异
东南沿海优势显著:广东、福建、浙江三省上榜企业占比超40%,美宜佳、天福、见福等品牌依托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庞大的人口红利持续扩张。其中,广东美宜佳、天福、合家欢等品牌合计门店超5万家,占据全国近1/4份额。
中西部加速渗透:新疆早晚八点半、内蒙古利客等企业通过“县域加盟+本地化商品”策略,在三四线城市新增门店占比超50%,积极开拓中西部市场。
城市发展指数差异:厦门、太原、东莞等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领先,24小时便利店比例超60%,展现出较高的便利店发展水平;而西北城市仍以传统便利店为主,发展程度相对滞后。
(二)政策驱动影响
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推动下,2024年TOP100企业中78%的门店布局社区周边,代收快递、缴费等便民服务渗透率达92%,有效提升了便利店的便民属性。此外,福建、广东等地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连锁便利店建设,厦门见福、福州六意等品牌获得政府专项补贴,进一步加速了品牌在当地的扩张进程。
经营策略创新
(一)会员体系升级
各品牌在会员运营上持续发力。全家推出128元/年尊享会员,通过优惠折扣和专属福利,成功提升复购率,付费会员月均消费频次达普通会员的2.3倍;美宜佳“美宜佳优选”小程序会员数突破5000万,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至18%,强化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员运营模式。
(二)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云值守系统:国美零零购等企业引入24小时无人便利店,借助智能门禁、自助结算等技术降低人力成本,夜间销售额占比提升至35%,探索出便利店智能化运营的新路径。
大数据选品:罗森、7-Eleven等品牌通过AI分析区域消费偏好,实现鲜食SKU本地化率超60%,滞销品淘汰率提升至20%,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商品周转率。
即时配送:邻几、便利蜂等接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30分钟配送服务覆盖90%门店,线上销售额占比突破25%,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行业挑战与趋势
(一)核心挑战
成本压力:2024年便利店平均租金上涨8%,人力成本上升12%,多重成本压力下,部分企业利润率被压缩至3%-5%,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竞争加剧:生鲜超市、社区团购等业态分流客群,给便利店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为应对竞争,美宜佳、天福等企业通过“便利店+餐饮”模式,将鲜食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5%,但竞争形势依然严峻。
供应链瓶颈:区域品牌在跨区域扩张中面临供应链效率问题,如新疆早晚八点半在华东市场的配送成本较本地高15%,制约了区域品牌的全国化布局。
(二)未来趋势
业态融合:便利店与餐饮、生鲜、药店等业态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例如全家引入“湃客咖啡+轻食”,餐饮收入占比超30%,通过业态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
绿色转型:环保理念推动行业变革,7-Eleven试点可降解包装,美宜佳推广光伏供电门店,预计2025年绿色门店占比达20%,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便利店增速达15%,新疆、内蒙古等区域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新增门店中60%位于县域市场,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便利店江湖从不缺故事,有人急速扩张攻城略地,有人黯然退场另谋出路,这场关于规模、创新与生存的较量,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