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联商专栏 映山红

2025-05-26 17:22

行业竞争将聚焦于技术深度、市场广度与商品锐度三大维度。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映山红

编辑/娜娜

日前,便利店话题再度引发行业关注,对于便利店行业未来三年发展趋势有诸多探讨。本文将从AI与数据驱动、下沉市场布局、鲜食与自有品牌创新三大核心维度,深入剖析便利店行业的变革演进路径。

一、AI与数据驱动:重构效率与体验新范式

未来三年,便利店行业智能化进程将实现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单点技术应用,而是依托AI与大数据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从供应链端到终端服务的全方位升级。

1、智能管理:从“人治”迈向“数治”新境界

AI技术正以强劲态势深度渗透便利店运营的各个环节。例如,微店24推出的“云值守”24小时便利店,借助先进的AI算法与高算力芯片,能够精准实现顾客行为分析、商品热度预测、少付漏付检测等功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海鼎研发的AI智能补货系统能够通过整合历史销售数据、天气因素、节假日等多维信息,实现缺货率大幅较低,商品周转天数缩短,报损金额减少,充分彰显数据驱动决策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2、数据驱动:构建科学决策闭环体系

便利店行业正加速从经验导向型向数据导向型转变。罗森依托数据驱动选品策略,精准结合消费者偏好,成功开发出冰皮月亮蛋糕等现象级爆款商品;美宜佳借助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门店数量的跨越式增长,系统化的数据沉淀成为其快速扩张的核心支撑。此外,AI技术在智能BI(商业智能)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实时数据反馈,优化商品陈列、库存管理和营销策略,形成“预测-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

3、无人化与交互:体验革新进行时

刷掌支付、无人值守门店等创新技术加速落地应用。海鼎推出的刷掌支付解决方案,集成支付、会员服务、优惠核销等多项功能,实现公私域流量的高效联动;无人店方案则借助人脸识别和自助收银技术,有效延长营业时间,精准覆盖夜间及应急消费场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运营成本,更凭借便捷性显著提升消费者粘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年,AI将深度融入便利店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智能选址-动态补货-精准营销-无人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预计推动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二、下沉市场:从“蓝海”变为“必争之地”

随着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下沉市场已成为未来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便利店Top100企业门店总数达19.6万家,其中区域品牌凭借密集布点策略,在三四线城市实现快速渗透。

1、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市场拓展

在国家政策层面,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便利店进社区、进农村。福建等省份积极响应,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培育出万嘉、六意等颇具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福建共有7家企业上榜中国便利店百强榜单,全省连锁便利店门店总数突破1万家,24小时智能便利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数字化改造率达70%以上。从消费需求端来看,下沉市场消费者对品质与便利性的需求快速增长,但价格敏感度较高,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控制与消费体验之间寻求平衡。

2、差异化竞争:多元策略制胜市场

一是供应链本地化:新佳宜凭借自建物流与工厂体系,在下沉市场推出高性价比鲜奶和现磨咖啡,单店日均咖啡销量达50杯,充分证明品质化商品在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是业态融合:万嘉便利创新推出“便利店+生鲜超市”模式,满足家庭用户一站式购物需求;美宜佳则通过特许加盟模式,快速实现县域市场的广泛覆盖。

三是数字化降本:智能货架、AI巡检等技术在下沉市场的应用,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有力提升门店盈利能力。

3、挑战与机遇:技术赋能破局前行

下沉市场面临物流成本高、消费习惯差异大等诸多挑战。未来三年,具备高效供应链与强大数字化能力的企业,将在下沉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根据笔者预计,到2028年,下沉市场便利店数量将占行业总规模的40%以上,区域品牌通过“密集开店+本地化选品”策略,有望实现规模化突破。

三、鲜食与自有品牌:从“流量入口”升级为“利润核心”

鲜食与自有品牌已成为便利店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利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便利店鲜食销售占比超过30%的门店,其利润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鲜食的高毛利率和消费者对鲜食的高需求所致。

1、鲜食:品质化与场景化创新升级

一是品质升级:例如福建御冠食品推出的火山石道地肠、澎湖墨鱼爆蛋等产品,凭借纯肉配方和工艺创新,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凸显高品质鲜食的强大竞争力。

二是场景延伸:例如罗森针对不同消费场景,推出早餐组合、夜宵限定商品;蒙牛专门为便利店场景开发9.9元早餐酸奶,并通过IP联名增强产品社交属性。

三是技术赋能:海鼎的鲜食点餐系统借助销量预测与任务分解功能,实现制作流程标准化,有效减少浪费,提升产品新鲜度。

2、自有品牌:从“性价比”到“品牌力”跨越

一是在品类扩张方面:十足便利推出久帕咖啡、本村生活等四大自有品牌,产品覆盖咖啡、日用品、健康食品等多个品类,通过严格的原材料溯源与品质管控,建立消费者信任。

二是价值重塑方面:新佳宜开发的自有品牌鲜奶和咖啡,依托供应链优势,实现“高品质+低价格”,单店日均销量大幅增长。

三是数据驱动方面:借助AI分析消费者偏好,自有品牌SKU销售占比大幅提升,成为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3、供应链与研发: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鲜食与自有品牌的成功,高度依赖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御冠食品依托“两国双园”资源,优化原料采购;天福通过高效物流体系实现鲜食日配,降低损耗。未来,鲜食工厂与便利店联合实验室将有力推动产品迭代速度提升。

未来三年,笔者预计便利店鲜食与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有望突破40%,成为便利店核心利润来源,同时推动行业从“渠道为王”向“商品为王”转型。

写在最后

从AI赋能运营到深耕下沉市场,从鲜食创新升级到自有品牌崛起,中国便利店行业正经历“效率革命”与“价值重塑”的双重变革。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将聚焦于技术深度、市场广度与商品锐度三大维度,唯有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积极拥抱创新的企业,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联商专栏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专栏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规转载必究。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联商网立场。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