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从“闭眼入”到“不敢碰”,信任究竟碎在了哪?

来源:三车财观

2025-07-14 11:43

曾经的品质标杆,如今却沦为消费者眼中的“雷区”,山姆究竟怎么了?

出品/三车财观

曾几何时,山姆会员店凭借“闭眼买,不踩雷”的口碑,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品质与信赖的代名词。其“高质低价”的精选SKU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尤其是中产家庭。

但是近年来,山姆会员店的食品安全问题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网络上各类吐槽层出不穷,从发酸的牛奶到瑞士卷里的陈米,再到坚果里有活体虫子、卤菜标签的“阴阳日期”等问题,频频被曝光,曾经的品质神话逐渐崩塌。

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让消费者对山姆的信任大打折扣,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曾经的品质标杆,如今却沦为消费者眼中的“雷区”,山姆究竟怎么了?

极速扩张背后的内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山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堪称迅猛,就像一辆开足马力的赛车,一路疾驰。

截至2025年上半年,山姆已在全国28个城市已经开设了56家。并且沃尔玛曾公开表示,预计未来每年都有6至7家新山姆会员店开业。山姆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不仅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还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图片来源:边界猎手

然而,山姆的管理体系却未能跟上其疯狂扩张的步伐,导致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山姆的商品大多来自第三方供应商,整个供应链环节复杂,涉及生产、运输、储存等多个阶段。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供应链的管理难度也呈指数级增长,山姆难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这就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在员工培训方面,随着门店的快速扩张,山姆需要大量的员工来维持运营。为了满足人员需求,山姆不得不加快招聘速度,这就导致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被压缩。许多新员工在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服务理念还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就匆忙上岗。在面对消费者的问题时,往往无法提供专业的解答和优质的服务,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山姆的品牌形象。

在品控流程方面,山姆虽声称有严格的品控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标准却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在商品的验收环节,可能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一些不合格的商品得以进入山姆的货架。山姆的内部自查机制也存在缺陷,对于已经上架的商品,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像前面提到的牛奶发酸、瑞士卷里有陈米等问题,都反映出山姆品控流程的漏洞。

这些管理问题,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在山姆疯狂扩张的过程中,不断引爆,引发了消费者对山姆品质和服务的信任危机。

激烈竞争下的外患

山姆在中国市场除了面临自身管理问题带来的内忧,还遭遇了来自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谓是腹背受敌。

其一,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山姆面临着诸多强劲对手的围剿,这些竞争对手的优势,不断蚕食着山姆的市场份额,给山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以Costco为例,其作为山姆的有力竞争者,在价格、服务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价格方面,Costco常常能给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以牛肉为例,Costco的某些部位的牛肉价格相比山姆会低上不少,同样品质的牛腩,Costco每斤的售价可能会比山姆便宜,这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在服务上,Costco允许退货的时间长,且退货无需保留收据,这一服务政策让消费者购物毫无后顾之忧。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回家后发现不喜欢或者有质量问题,随时都可以轻松退货,这种高度信任消费者的服务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再把目光转向胖东来,这个来自河南的本土零售品牌,虽然门店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河南的许昌和新乡等地,但它却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对本地市场的深入理解,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极高的口碑。

胖东来对商品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从源头采购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有食品加工企业曾表示,任何代工单都敢接,唯独胖东来的不敢,因为标准太高了。在服务方面,胖东来更是做到了极致,不仅提供免费退换货、雨天为顾客撑伞、提供婴儿床等贴心服务,还会根据顾客的反馈不断优化商品和服务。在胖东来购物,消费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这种独特的购物体验是山姆所无法比拟的。

其二,消费趋势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波动,也给山姆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向理性实用主义转变,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变得更为敏感,每一分钱都恨不得花在刀刃上。

山姆过去那种大包装、高价格的商品策略,在这种消费趋势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大包装的商品虽然单价相对较低,但对于小家庭或者独居人士来说,购买后往往吃不完、用不掉,造成了浪费,这就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会更加谨慎。

另外,当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消费者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支出,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商品。山姆的会员制模式,需要消费者预先支付一笔会员费,这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之,如果山姆不能及时适应这些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那么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会面临更多的阻碍。

山姆,能否重拾信任?

面对信任危机,山姆也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

在加强品控管理方面,山姆加大了对商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增加了检测的频次和项目。对于食品类商品,不仅会检测其基本的卫生指标,还会对营养成分、添加剂含量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在供应链方面,山姆对供应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筛选和审核,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控报告,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果断终止合作。

在加强员工培训方面,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品质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品控培训课程,邀请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授课,分享最新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同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积极提升自己的品控能力。

然而,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品质,但也存在不足。加强品控管理和优化供应链,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而这些成本可能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这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购买意愿。而且,长期积累的信任危机,难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这些措施完全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依然存在。

一旦山姆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信任危机持续发酵,那么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竞争对手可能会进一步抢占其市场份额,消费者也可能会彻底失去对山姆的信任,转而选择其他更可靠的零售品牌。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