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盒马排名增长最快?

来源:品智PLSC 万德乾

2025-07-14 14:51

2025年,盒马首次进入中国超市百强前三甲。

出品/品智PLSC

作者/万德乾

如同今年6月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连锁TOP 100榜单,重叠与连锁百强前三甲的沃尔玛中国(业绩主体为山姆)、大润发、盒马,成为近期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百强前三甲。

由于盒马是个创立仅10年的企业,山姆属于沃尔玛中国登顶的主干企业,而这个榜单前三甲中多年来的常胜冠军却属于大润发。

就像在5年前的2020年7月发布的“2019中国超市百强”(榜单名义年份加一年,为实际发布年份),大润发排名第二,沃尔玛中国位列第四,盒马甚至没能进入前五名。

但盒马却是中国超市百强榜单中多年来名次增长最快的企业。作为见证中国零售业的重要指标,这个榜单的重点在于揭示同行名次的高低变化。在2019年至2025年的六年中,榜单的前三甲名次轮换,至少反映出以下六个变化:

第一、盒马增长很快速。盒马从统计的2018年列第十六名,一路攀升至现在的前三名。如果按照阿里集团财报透露的线索,盒马在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幅度,预计还可攀升更高的名次。中国第二家1000亿元营收额的零售企业,未来大概率也只是盒马。

第二、大润发名次很稳定。自从2009年开始进入统计榜单,其就以502亿元销售额位列榜单的第二名,2011年更是以615亿元位列中国超市百强榜首,直到今年还都保持在前三甲队列中。

第三、山姆势头很强劲。虽然沃尔玛中国常年也列在榜单的前五名,但从发布的2021年开始,山姆会员店成为沃尔玛中国占据榜首的主要力量。沃尔玛中国1588亿元的年度销售额断崖式领先整个榜单,甚至第二、第三名两家的业绩总和,都比不过沃尔玛中国一家。

第四、其他企业下滑趋势明显。过去六年的榜单变化,前十名的领先企业中,有像家乐福那样的已经消失于整个榜单,也有企业下滑至60名次之后,更有企业从榜首一直下滑至TOP 5之外的名次。

第五、行业集中度在强化。今年上榜企业的营收额,出现较大的差异。除了第一名的山姆,第二到第四名在700亿元区间,第五到第七名在400亿元区间,第八到第十二名已经落入300亿元至100亿元区间。第十二名之后已经不在百亿元俱乐部中,胖东来超市业务以80亿元位列榜单第十九名。由此可见,纵然是排名前十的企业,彼此之间也有巨大的差距。

第六、展店扩张依然重要。由于榜单名次是以年度总营收排序,那些布局全国的零售企业没有一家落在十名之外。门店布局全国的企业,拥有天然的规模效应,也在产业周期调整期间,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其他包括东北比优特在内的区域性领先区域,也因为门店布局不限于一省之内,最近几年也赶上硬折扣产业风口来临至今,拿到了展店扩张的红利。

今年6月份发布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期间,“品智PLSC”特别提到过,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在转折期。就在中国进入到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及实体零售产业大调整的当下,山姆会员店进入了入华以来的历史最好时期,其业绩甚至超过了山姆在美国或全球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大润发在榜单的稳定性,以及2024年较好的恢复业绩元气,尤其是通过“大拇指”超值系列的自有品牌战略,以及投入资源研发蛋挞、榴莲千层、瑞士卷等烘焙品,商品力成为提振大润发业务的主力推手。那个会开店、会开发商品、会服务顾客的大润发,又回来了。

盒马作为前三甲中第三名企业,可能是今年榜单当中,最值得观察和期待的那家企业。至少在以下几个维度,盒马目前还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第一、榜单增长最快。盒马从2015年创立至今已有10年。盒马到了2021年已经进入到第七名,2022年第六名,2023年第五名,2024年(今年发布)已经是第三名。一个创立10年的零售企业且不论进入前三名,纵然是进入前十名,盒马之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过类似速度。

第二、重视商品创新。其实从前三甲名单来看,三家企业都有一个高度类似特点:重视商品力,重视自有品牌创新。如果要从三家中找出那个最拔尖的一家,盒马也是当仁不让。毕竟,这是一个得到业内“中国最会做商品开发的零售企业”好评的企业。

第三、重视线上订单。三家企业在商品力之外的另一个类似特点,毫无疑问是线上业务的成功。山姆在全球都不碰的即时零售服务,却在中国市场成为山姆业绩的重要增量。大润发与阿里合作的过去几年,极好的补充了数字化能力。除了全渠道的即时平台,大润发自营的优鲜APP平台也是其接近一成业绩增量的来源。不过,实体零售里面最重视且最成功的线上业务品牌,估计还是盒马。盒马不仅是多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创新公司,其部分门店的线上业绩已经达到六成以上。一个店做出了两个店的生意,这句话用在盒马那里,找不出毛病。

第四、善于走出低谷。纵观盒马创业的10年,它至少在两个时间段,经历了较大的内外部挑战。第一次是2018年前后,盒马经历较多问题,得到了阿里集团的一颗“烂草莓”,但也随后促使盒马走向自建供应链、打造商品力的发展模式。第二次是2024年前后,未能登陆资本市场的盒马经历了领导班子的调换,但也很快促使盒马在降低成本、聚焦本业、集中优势“结硬寨、打呆仗”的稳定节奏当中,找到了整体盈利的办法。

由于盒马还是非常纯粹的本土创业企业,盒马在商品力建设、自有品牌创新、重视线上订单,以及以数字化为基础设施的业务高效率等积累的经验,可能远比山姆更适合中国零售同行参考借鉴。行家认为,盒马还有继续增长的多个内外部条件。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