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突破4万家店:中国便利店进入“精耕时代”

来源:零售商业评论

2025-08-06 09:12

中国便利店行业首个“四万店”到来。

出品/零售商业评论

近日,美宜佳全国第40000家门店在广西南宁开业,宣告着中国便利店行业首个“4万店”到来。

从2022年突破30000家到如今的40000家,美宜佳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年均净增门店超过3000家,速度惊人。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看,2024年底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558亿元年销售额的成绩连续三年蝉联行业榜首。

2025年,截至第40000家店开业的201天内,其新增门店达2057家,相当于每天有10家新店落地。这种扩张速度不仅刷新本土零售纪录,在全球便利店发展史上也属罕见。

当外资便利店仍聚焦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时,美宜佳已悄然编织起覆盖全国22个省市、240多座城市的零售网络,月均服务顾客超2.5亿人次。美宜佳的崛起轨迹折射出中国便利店业态的深层变革。

从区域小店到4万店规模的扩张密码

美宜佳在28年时间里成长为拥有超过4万家门店的行业巨擘。在我们看来,美宜家高速扩张的背后,首先离不开低线市场的战略卡位。当多数品牌仍聚焦一二线商圈时,美宜佳在创立之初便选择了一条与日系品牌截然不同的道路,放弃一线城市黄金地段,深耕工厂区与居民社区,将触角延伸至下沉市场。

2024年数据显示,美宜佳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占比已达54%,在广东县域市场新增门店占比超60%。这些避开高租金区域的店铺,不仅经营成本低,而且受电商冲击小,盈利能力反而比传统商圈门店高,成为业绩增长的稳定器。

而低门槛加盟策略成为撬动市场的核心杠杆。与日系便利店高门槛、强管控的体系不同,美宜佳创造性地打造了“弱管控、强支持”的中国式“合伙加盟”模式。

通过投资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让有资金但缺乏经验的投资者与专业运营团队各展所长。投资者仅需投入30-35万元(远低于日系品牌50万元以上的门槛),且不抽取利润分成,每月仅收取1000元品牌管理费,而门店运营则交由总部认证的专业团队负责。

“‘投资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专业的人运营’的轻资产策略,极大地释放了扩张潜力。”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如是评价。

美宜佳对加盟商的支持体系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人铺匹配、智能选址、选品优化和精准营销”的全方位支持,选址成功率超过90%。数据显示,采用这套系统后,加盟门店的平均回本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传统便利店需24个月以上),成熟门店日均销售额突破1.5万元。

相比日系便利店品牌严格的KPI考核和利润抽成,美宜佳的支持策略显然更符合中国中小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强大的加盟吸引力。

而区域授权合作机制进一步放大了加盟模式的规模效应。美宜佳与地方企业合作成立省级合资公司,由区域合伙人负责本地化拓展,总部则提供品牌与系统支持。例如在湖南市场,通过这种模式一年内新增门店超500家。

能力构建:供应链与数字化的双轮驱动

我们观察到,支撑美宜佳4万家门店高效运转的,是一套不断进化的供应链体系。从早期依赖供应商配送,到自建冷链物流、食品工厂、产业园,美宜佳完成了从贸易型零售向制造型零售的转型。

美宜佳目前已建成“4大产业园+31个物流中心”的仓储网络,我们观察到,其冷链物流体系优势尤其突出。早在多数便利店依赖供应商配送时,美宜佳就建立了-18℃全程冷链系统,覆盖雪糕、包点等冷冻食品。这套系统使鲜食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更通过集中配送降低了30%以上的物流成本。截至2024年,美宜佳已在全国布局23个冷链配送中心,日配能力超过500吨,这在便利店行业堪称“重型装备”。

而数字化能力已成为支撑4万家门店高效运转的隐形骨架。2025年初,美宜佳凭借《数字化转型之路》案例荣获《哈佛商业评论》“年度卓越管理奖”,成为中国便利店行业首个获此奖项的品牌。

美宜佳的数字化历程可追溯至2001年,经历了从PC阶段、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到中台阶段的四步进化。如今,其构建的模式连接制造商、服务商、门店与消费者,通过飞书平台实现10万员工、4万家门店的实时协同。

2024年发布的6.0新形象门店成为技术集成的展示窗口。智能照明与温控系统实现能耗降低20%;数字人店员基于AI大模型提供多语言服务;智能选品系统分析2.5亿+用户数据,动态优化3万SKU陈列,缺货率下降等等。

这些数据资产也在反向赋能产业链。比如湖南一家辣条供应商根据美宜佳销售数据调整配方后,区域销量三个月增长40%。这种“用规模换数据,用数据提效率”的闭环,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正如美宜佳董事长张国衡表示,“数字化不是短期工程,而是与商业模式共生的长期革命”。

行业竞争升级,便利店进入精耕时代

美宜佳突破4万店之际,中国便利店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消费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便利店以7.5%的同比增速领跑各业态。

同时,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5上半年便利店企业发展情况也显示,中国便利店行业正在保持扩张态势。上半年便利店企业销售同比增长企业占比过半,门店数量持续增加,便利店企业净增门店4093个,其中千家门店以上规模的企业净增3651个。数据同时也显示,便利店发展的规模效应越发明显,门店数越多的企业,销售同比增长的占比越高,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比例也越多。

但同时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企业正面临“增长乏力”与“盈利承压”的双重困境。美宜佳在运营模式上的变化,或许也能给行业带来启发。

首先,全渠道融合成为必修课。比如美宜佳自2014年就开始加速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开发会员系统、接入外卖平台、搭建小程序商城。到2024年与支付宝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碰一下”支付和会员服务时,美宜佳已拥有超过6000万会员,数字化订单占比达25%以上。

其次,即时零售成为便利店常态化的模式之一。美团、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平台已成便利店标配,即时零售订单也正成长为驱动门店增长的第二曲线。

来自美团研究院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的必要性,2024年便利店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其中水饮、鲜食、应急日用品构成核心品类三驾马车。毕马威中国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近四成便利店企业已开通即时零售业务,销售占比同比大幅提升11.4%。

美宜佳很早便接入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开拓即时零售业务。比如美宜佳就参与了美团闪购的“24h便利店项目”。目前消费者在美团平台搜索美宜佳,都能找到就近的门店线上下单即时配送。

再者,品类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对消费场景的极致深耕。在我们看来,日后便利店与餐饮、生鲜、药店等业态跨界合作将成为常态,强化“到店价值”引入更多元的服务与商品种类。

同时,为提升消费者到店频次与停留时长,便利店正向“24小时生活服务站”蜕变。美宜佳部分门店嵌入家政、代收快递等服务,把“应急购物场所”变成“社区生活枢纽”。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便利店行业正从“规模竞赛”转向“密度竞争”,未来决胜点不在开店数量,而在单店服务半径内的用户触达质量。便利店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身价值——不仅是商品销售点,更是城市生活服务的连接节点。美宜佳若能将4万家门店转化为4万个社区服务中心,其价值将远超物理意义上的“万店”。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