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上升27%,社保新规下的餐饮业迎来“阵痛期”

来源:职业餐饮网 小鱼

2025-08-15 12:10

“社保”新规定落地,餐饮行业要“变天”了!

出品/职业餐饮网

作者/小鱼

“社保”新规落地,餐饮行业要“变天”了!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了一项社保新规:自9月1日起,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全部无效!

这也意味着,餐饮企业再也无法通过“协商不缴”或“钻法律空子”来规避社保责任,餐饮行业的用工模式将加速向 “规范化” 迈进!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长期以来,餐饮经营始终被房租、人工、食材这 “三座大山” 所困扰,其中人工成本的敏感性尤为突出。

此次社保新政的落地,无疑再次触动了餐饮行业最紧绷的 “成本神经”。

 那么,在这场合规化浪潮下,社保新规究竟会给餐饮从业者带来哪些具体影响?行业又将面临怎样的转型契机呢?

01

生存现状:

社保规定落地,人力成本攀升27%,

餐饮行业难上加难!

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于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针对社保缴纳义务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界定:

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约定都将被认定为无效,无论劳动者是否“自愿签字”。

即使员工主动要求不缴纳社保并签署书面声明,该承诺同样无效,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雇员缴纳社保,否则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

这一政策的出台,在餐饮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餐饮从业者的广泛关注与担忧。那么,它具体会给餐饮人带来哪些影响呢?

1、本就处于“行业下行”周期,新的成本又压顶

先看一组数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1-6月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北京该领域共有5135家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737.75亿元,同比下降3.7%;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骤降67%。

其中,餐饮业3522家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利润总额为1.88亿元,平均一家企业的利润仅为 5.34 万元。

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大背景下,餐饮业本就利润微薄,如今剧增的人力成本作为一项刚性压力,更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餐饮人肩上。

与其他行业不同,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几乎没有转移的空间 —— 前厅服务、后厨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这部分支出如同固定成本般无法规避。

尤其是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本就有所下降,企业若想通过提高客单价来消化人力成本,无疑是难上加难:一旦涨价,很可能导致客流流失,反而加剧经营压力。 

2、人力成本上升20%-30%,用工结构或将发生根本变化

餐饮经营向来受 “三座大山” 重压:门店规模越大,租金往往越高,对现金流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一旦遭遇市场危机,便更容易受到冲击。这三项刚性成本,持续吞噬着本就微薄的利润。

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不少餐企资金链吃紧,“钱袋子” 告急,能够活下来,竟成了最朴素的奢望。

而如今,随着社保政策的严格执行,其带来的成本压力,恐又将成为压在餐饮人身上的“负担”。

以员工月薪 7384 元(与上海最低缴纳基数持平)为例,企业需承担的社保比例合计为 27.45%(养老保险 16%+ 医疗保险 9%+ 工伤和失业险 2.45%),据此计算,企业每月需为每名员工多支出 2027 元社保费用。

分摊到一年,一名员工的成本将增加约 2.4 万元,这意味着在该条件下,企业的人力成本因社保支出上升了约 27.45%。

在这样的成本结构性压力下,部分餐饮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用工结构,调整全职与兼职员工的比例,甚至考虑裁员降薪等应对选择。 

02

转型阵痛:

餐饮社保合规化势不可挡,

餐企需于 “阵痛” 中探寻转型出路!

长期以来,餐饮行业一直存在一个 “潜规则”——“你不提社保,我不问社保”,这导致餐饮业的参保率普遍偏低,尤其是小微餐饮、夫妻店、个体摊贩等市场主体。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如今的餐饮行业利润微薄,老板们为了节省成本,能省则省;另一方面,许多员工对社保意识不强,对法律意识不强,不会主动要求交社保,有的甚至以换取更高的到手工资而不交社保。这种“默契”让餐饮行业长期处于社保缴纳不规范的状态。

如今社保新规落地,将打破这一局面,推动餐饮行业的社保缴纳走向正规化,未来行业的规范程度也将会越来越高!

1、社保新规重构成本版图,餐饮行业迎来分化洗牌

在社保新政引发的成本重构中,不同餐饮企业的发展境遇呈现出明显分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其一,成本敏感型经营者承压显著。对于那些竞争优势较弱的经营者而言,成本压力的增加尤为突出,生存压力也会随之加大。

其二,新创业者进入壁垒陡增。社保新政让后来的餐饮创业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新入局者除了要应对食材采购、店铺租金等传统成本压力外,还必须承担更多的人力成本支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餐饮行业的创业门槛。 

其三,头部企业迎来结构性机遇。本次社保新规对于相对合规经营的餐饮企业而言,影响其实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利好。这一政策的落地,有利于促进餐饮市场的公平性,为连锁餐企的扩张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能缓解行业内卷现象。 

因为以大型连锁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优势有效应对新规带来的变化,通过规模化经营摊薄成本,利用中央厨房减少人力需求等手段来降低成本上升的风险。

2、熬过社保新规“阵痛期”,社保合规乃大势所趋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成本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不少企业也因此经历着转型的 “阵痛期”。

然而,从行业长远发展视角审视,餐饮从业者无需陷入过度焦虑。成本压力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与政策框架下,所有参与者实则站在同一起跑线。

此时核心命题,重点在于积极应对,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于餐饮企业而言,可以通过优化用工成本、技术替代与智能化 、经营模式创新等手段,调整成本结构以提升门店毛利,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

像是徽菜巨头小菜园,2023年就已开始使用炒菜机器人,以此来提高店内工作流程自动化。据悉,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数个厨师的工作。尤其在高峰期,一个操作员可以同时监控多台机器人;

麦当劳早在2022年左右就已经为全职员工依法缴纳社保。同时采用灵活多元的用工方式,包括退休返聘人员等劳务关系员工,为其提供符合法规政策的报酬等方式....这些都是餐企积极应对行业变化的有效实践。

职业餐饮网小结: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言:“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在这种环境中取胜的方法。”

餐饮行业规范化进程不可逆,社保入税等政策的严格执行,本质上是推动行业从 “粗放式生存” 转向 “规范化发展”。

如今社保新规落地,正是餐饮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当 “三座大山” 遇上新增的人力成本,为 “活下去” 挣扎的餐饮人所承受的切肤之痛,不言而喻。

但历史从不会倒退。在这不可逆的潮流中,餐企们能做的唯有主动拥抱变革,在成本管控中锻造管理韧性,方能将转型 “阵痛” 转化为升级动能,抢占发展先机。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