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即时刘说
撰文/刘老实
当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宣告今年最强台风“桦加沙”以17级以上强度逼近华南沿海时,珠三角的即时零售市场正经历一场极端天气下的“压力测试”。这场被气象专家比作“山竹”翻版的台风,让“最后一公里”的民生保障体系迎来严峻考验。

9月22日起,“桦加沙”将登陆广东的消息引发珠三角市民的囤货热潮。多地政府提醒市民储备三天物资,却有不少人发现线下超市货架已被抢空。对此,“中国广州发布”及时通报:全市主要生活必需用品商业库存充足,市民无需过度囤货。

这种供需矛盾下,即时零售成为市民的核心选择——抖音视频显示,广州小象超市门口订单堆积成山,配送小哥肩扛手提多笔订单穿梭街巷;深圳闪电仓内,新订单提示声此起彼伏,打印机多次因高强度工作缺纸。

珠三角闪电仓老板们向我透露,台风预警后订单量呈几何级增长,充电宝、蜡烛、胶带、雨衣等应急物资迅速断货。9月22日晚,广州用户的分享更直观展现了需求热度:小象超市配送最早约到次日清晨,叮咚买菜排期至周四,朴朴超市甚至暂时关闭预约通道。这种爆发式需求,让即时零售首次在超强台风预警中展现出“民生刚需枢纽”的特质。

面对骤增的需求,头部即时零售商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盒马广州保利店店长胡文轩透露,门店备货量较日常提升80%以上,肉蛋菜奶、粮油米面等民生品类重点加码,还提前储备广东本地绿叶菜以保障供应。叮咚买菜、京东七鲜等平台也紧随其后,备货量分别提升50%至80%,同时启动冷链储备强化和物价稳控措施。
但备货充足未能完全化解矛盾,运力短缺成为突出瓶颈。深圳闪电仓出现骑手排队取货的罕见场景,部分骑手主动协助商家打包;京东、饿了么等平台紧急推出差评免责、延长配送、暴雨补贴等措施,甚至为骑手配备专业雨衣和应急装备。


9月23日午后,珠三角多地启动“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外卖员也从今日14时起集体放假两天。这种安排并非临时决策,2023年台风“苏拉”期间,深圳就通过精准“五停”实现灾害影响最小化,而本次“桦加沙”强度更甚,17级大风足以对户外人员造成致命威胁。

其中“五停”不含应急抢险、民生保障岗位,但必须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暴露风险。而对于外卖员放假,即时零售平台期间暂停运营,网上有部分用户表示不理解,还纷纷拿2020年口罩时期做对比,毕竟即时零售开始爆发也是从2020年开始的,有用户表示:“不是说即时零售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民生渠道吗?怎么关键时期掉链子?”

其实答案藏在2020年台风“黑格比”的一段视频里:浙江玉环一名饿了么骑手在狂风中连人带车被吹倒,死死抱住路灯柱才幸免,散落的外卖在雨中浸泡损毁。这条点赞超209万的视频下,最高赞评论直击核心:“个人觉得,像这种天气要么别点外卖,要么店主暂时不营业”。

事实上,即时零售从未“掉链子”,只是在安全红线前守住了底线。多家即时零售平台平台根据“五停”时序调整运营,既保障物资供应又守护员工安全。这种动态调整,正是即时零售在极端天气下的成熟表现——它不是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而是需与安全边界适配的“弹性渠道”。

与疫情等特殊时期不同,台风带来的是直接人身威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皘强调,“桦加沙”风圈半径达480公里,17级阵风可轻易掀翻车辆。在这样的环境下,让骑手停工恰是即时零售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毕竟安全是第一标准,民生保障需建立在人员安全的基础上。

这场台风中的即时零售实践,也清晰地勾勒出其民生价值的边界:它能在预警期高效衔接供需,却需在灾害峰值期让位于安全原则。当台风登陆后,应急抢险队伍将接替骑手保障核心民生,而即时零售则已做好准备——待风雨减弱,那些提前储备的物资将通过重启的运力网络,精准送达每一个需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