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悖论——管理搏弈故事:杀狗养狼
中国儒家文化中,最著名的:仁、义、礼、智、信,其中隐含着非常灰色的潜规则,这就是“信”字,它虽然入列,但是,却排再最后,只是一个招牌,是按照不同阶段给予不同对待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成语中是带有贬义的,原意是指王在帝业成功之后,就将其开创基业的重臣杀掉;引申出来就是指利用完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后,抛弃掉或处理掉。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这种情况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我们来看成语的本意,帝王在重臣帮他打下江山之后就将其杀掉处理,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从道义上,这是不正确的,但是,从企业管理搏弈角度来说,再管理文化的潜规则上,却又是正确的。
原因如下:
第一,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杀掉重臣则巨大的成本支出将不再成为负担,还有避免管理的难度。
第二,从更新换代来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狗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度的,及时杀死老狗,有利于培养小狼的忠心,有利于激励小狼要更好地珍惜工作。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小狼换老狗!
我们再来看企业管理中最典型的“杀狗”现象:老员工(或有功之臣)的被弃用。我们把管理的人性化先不说,而以一种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潜规则问题:
一、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知识更新换代最快的时代,而所谓的老员工(或有功之臣)其知识面、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都已经老化,已经不能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而为其更新的成本又过高。
二、企业的岗位是有限的,关键岗位或重要岗位更是有限的,而老员工(或有功之臣)往往占据着这些岗位,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从企业培养后备力量的角度来看,这些人不杀新人难出?
三、企业以利润为第一目标,利润是第一位的,谁阻挠了这个目标谁就要被利润的车轮碾过。
四、从激励企业其他员工来看,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的其他员工始终保持着一种比较好的竞争心态,有利于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也有利于企业形成一种比较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更有利于吸收外部新鲜血液的精华,因为空出的往往是重要岗位或关键岗位。
五、从企业文化的发展来看,老员工(或有功之臣)代表着旧思维、旧势力,他们往往对新事物和新人持排斥态度,这就造成了企业管理关键的环节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进取心,从而从整体上去影响企业文化,缺乏创造力。
这样,一个名正言的理论浮出水面,对国家,叫改朝换代,对人,叫更新换代。
中国文化的精妙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