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AC尼尔森、联商网、东方今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问鼎中原——河南区域零售商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40多家河南零售企业高管参加了该会。研讨会上,丹尼斯百货总经理蔡英德对2006年到2012年河南零售业脉动作了预测,提出零售业高成本时代已提前到来、商场超市应高度重视设计周边车流动线和停车位的规划等建议。
丹尼斯百货、北京华联超市、洛阳大张集团、开封三毛集团等省内知名零售企业的老总为处于“三次商战”风暴预言下的河南零售市场,提出了一种新的市场潜在现象预期及市场发展前景远见。
○河南零售业的机遇和挑战一起到来
老将丹尼斯百货总经理蔡英德来到河南已经12年。他说,2006年~2012年,河南零售业发展的脉动已经可以预期,未来河南零售业充满了机遇,省外企业将大举进驻。国家对大型企业做大做强进行支持,并购热潮也将持续升温,蔡认为,一个区域性企业必须要先做好发展和巩固两条线,以增强企业将来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抗风险能力。
这位在零售业搏击了近40年的老将坦言,当年刚来郑州时,很多供应商反映,由于自己是做零售业的,经常被儿女们瞧不起,而就在六七年前,沃尔玛进军中国,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零售企业,零售业开始抬头。
他认为,零售业绝对可以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主力之一,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都要靠第三产业支撑,零售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无独有偶,AC尼尔森中国商贸服务经理陈启宇也一再强调,从目前中国零售业的动态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零售业的现代通路刚刚起步,到了2000年,有了一个高层次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年底,所有现代通路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6.2万家左右。所谓现代通路是指大卖场、超市、小型超市、便利店等,不仅在A类(一线)城市,现在还逐渐向乡镇、县级城市发展。不仅门店数量增长,零售商数量也在增长,尤其是二、三线城市。2006年,零售商的数量就比2005年翻了将近1.5倍。
陈启宇解释,AC尼尔森一直监测着在各个现代通路里销售的快速消费品,2006年监测的8个重点城市中,60个快速消费品的销售总额达到830亿元,16个省会城市中的快速消费品销售总额达到1080亿元,而二、三线城市销售总额达到1580亿元,这个市场里有中国76%的人口,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推算的话,还有很大份额可以开发。
随着人均GDP不断增长,二、三线城市将成为快速消费品的主战场,河南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有将近9800万的人口,其GDP、人均购买力、城镇居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在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可以预见,以后河南的零售业将硝烟弥漫。
○零售商要注意对商场周边车流动线和停车位的规划
蔡英德认为,商业地产是目前和未来投资的热点,如果商业地产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也会造成商场供过于求,竞争会进入一个无序时期。因此,零售业一定要慎选项目,看好地段、交通、时机、规模、模式等基本硬件。
事实上,此前郑州很多零售商已经对商业地产商提出质疑,开发商很少顾及业态的格局需求。蔡坦言,如果想在2、3层做卖场,那么,为什么很多地产商要把卖场的入口往商场里摆?很简单的解释是,一楼可能要再卖,而大卖场可以拉动客流,其实,扶梯摆在中间会造成很多业态的冲突,靠着卖场来拉动百货的业绩是不对的。
蔡认为,如果现在的房地产商能够好好考虑一下商家的需求,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丹尼斯选择了自己买地,其实这个成本很高,丹尼斯也希望和地产商合作。
对于目前在省内兴起的大型购物广场,蔡认为,未来这种大体量、多元化的业态将对百货店发起冲击,尽管现在河南很多已经开业的购物广场在业态组合上还有些缺陷,但在上海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这意味着河南也许还有机会。“未来,零售商一定要注意对商场周边车流动线和停车位的规划。”蔡提出,机动车数量大幅提高,零售商也要有超前的眼光,应该看到5~10年甚至以后的变化趋势。在发达城市里,如果卖场超过2万平方米,那么就要退出,或者转型为专业店,如果商场的消防通路不畅,也要面临结束,不能仅靠地下停车位的空间,在选择商场时,周边有没有路很关键,如果周边没有路,那么也必将死亡。
对此,开封三毛集团董事牛靖翔认为,其实还有顾客休息区的问题。商场已经不仅是贩卖商品的场所,而且还是贩卖综合服务的场所,消费者进来之后,要对任何服务都满意才行。停车场是一个必然的上升趋势,要有足够的停车空间,任何一个商场没有停车场,就必然会引起高端消费者的不满。
北京华联超市总经理刘继宏认为,不管是做超市还是百货,都会遇到停车问题,现在私家车拥有量逐渐增多,很多朋友在去超市购物时,都很在意有无停车位。其实这个问题在国外是配套发展的,而在国内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是一个前瞻性问题。以前听到香港有立体停车场,有的企业还会问“这有必要吗”,现在内地也有企业开始这样规划了。
○未来,零售业的竞争不再是门店之间、业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圈之间、发展战略的竞争
零售业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提前到来了吗?似乎每一个零售商都对此心知肚明。
蔡就认为,现在消防要求的硬指标也造成了各商场的面积有很多浪费。另外,人力资源、交通运输等经营成本的大幅提高,也将增加零售商的成本。就丹尼斯而言,人事费用使每年的经营成本增加7%~8%,这样,获取的毛利就更少了。因此,一个单店的同期营业额如果没有增长10%,就算是负增长。
河南的经济发展很快,从物价指数、经济指数来看,蔡认为,零售商的销售增长达到10%都是应该的,一个事实是,高成本时代的来临,每个零售商都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而牛靖翔也表示,未来,二、三线城市也会像一线城市那样。家乐福为什么没有到二、三线城市?因为它还在争夺一线城市的主控权,还顾不上二、三线城市。它们现在没有来,不意味它们不来。那么,现在本土的企业要做到绝对垄断,独占现有市场份额。外来的企业来了之后,要让它难以找到落脚的地方。虽然它们有着良好的资源背景、财力,但是单店和集团店群对抗,它们也会比较吃力。
同时,蔡认为,未来河南零售业的竞争格局也要发生变化,因为消费趋势的变化将会带来全方位的竞争。未来零售业的竞争不再是门店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业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圈之间的竞争、发展战略的竞争。业态的定位也很重要,零售业没有绝对的,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牛靖翔则认为,量贩百货化是一个趋势,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消费者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现在在上海、广州,有很多精致型超市,有很好的装修和商品结构,很多突现商品价值的陈列道具,国外进口商品的融合度更高,无非就是要提炼那种精致的感受。他认为这些“享受”未来在二、三线城市也会有。
牛认为,未来不见得精致型超市会普及化,因为各方面投入的成本都提高了,包括商品价格在内。
30年前蔡就已经听到量贩百货化的说法,但直到近几年才有更多的声音出来,原因是没有供给。因此,很多零售业也在迷惑:一个商场是先有商场,再去吸引供应商进来,还是先有供应商,造就一个商场呢?
(东方今报 记者李莉 杨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