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发帖称药店药品零售价七八倍于进货价,各大药店齐齐喊冤
在国家20多次药品降价的大刀下,医药企业纷纷叫苦连天。然而近日,一则名为《黑客黑了南京金陵大药房的主机》的帖子却“逆流而动”,并在众多网络上转载。该帖公布了数百种药品的进价、零售价及毛利率(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毛利率超过50%则意味着该商品售出价格是购入价格的2倍,毛利率在30%以内为合理毛利率),公布的数据显示金陵大药房的120种药品零售毛利率在80%以上,其他300多种药品的零售毛利率全部超过50%以上,这意味多数药品都以七八倍进货的价格在销售,例如,网帖中公布的海南宝元堂保健品晕车贴,毛利率高达91%,其零售价格为进货价格的11倍。该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纷纷感叹“药店太黑了”、“纯属暴利行业”。
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调查所到之处,零售药店纷纷喊冤,称药品零售业并不暴利。一些药店拿出目前的销售价格进行行对比,记者发现广州零售药店零售的药品价格明显比黑客发帖中所称的“南京金陵大药房”的零售价格低,但由于各家药药店进货价格属于商业秘密,各家药店并不愿公开自己的部分药品进货价格。记者也留意到广州各大药店部分产品零售价甚至低过了网帖中公示的进货价格。到底是国家药品降价管制浪潮造成的差异,还是因区域不同造成的不同,一时间成谜。广广东药店的利润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也因商家保守“秘密”而难以估算。
一帖子“惊倒”网民
连日来,一篇名为《黑客黑了南京金陵大药房的主机》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转载并引起广泛关注。发帖人自称黑客,偶然进入了金陵大药房的主机,获得了数百种药品的价格信息。这篇帖子内容显示,晕车贴、红药水、青霉素等100多种药品的零售毛利率高达80%以上。
其中,晕车贴、氧氟沙星滴眼液两种药品的毛利率更是高达惊人的91%和90.99%.这两个商品分别是,二贴装的海南宝元堂的晕车贴,进货价格只有9毛钱,被卖到了10块;而南京恒生制药生产的5毫升装的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货价只有8毛2,却被卖到9.1元。众多跟帖的网友纷纷留言,感叹医药行业太黑了,太暴利。一时间,不止南京金陵大药房,整个药品零售行业都成了被质疑和责难的焦点。
金陵大药房否认暴利
记者昨日采访了金陵大药房,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对这个帖子提及的内容进行了核查,发现是一名已经离开的员工带出去的2004年12月的数据,而且也不是真实的数据,帖子上标的“零售价”全都是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我们根本不可能卖到最高零售价!”这份清单上显示的药品,有一半以上是金陵大药房3年前经销的,现在早已经不卖了,而且当时卖的价格也没那么高。剩下的那一半,很多品种的规格和出产厂家也和现在有的货不符合。该负责人说,帖子里毛利率高达1011%的那种晕车贴,是由海南一家保健品公司生产的。“我们都不和这家厂合作了,不进这种药了,怎么可能在电脑上打出它的价格信息?”该负责人称,已经对这名前员工追究了责任。他还表示,事实上,药店不仅不可能卖暴利,而且经营都很困难,去年就有好几家药店在南京倒闭了。
而据分管金陵大药房的南京华东医药公司副总经理吴秋林介绍,金陵大药房目前在南京共有21家门店,其中有18家门店是租用的门面房。每年的房租就要500万左右,还有给200多名员工的工资支出330万左右,还有水电开支等。“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是5500万,平均毛利率是18%,还亏损了200万。金陵大药房能坚持生存,完全是华东医药公司在养着。”
零售药店利润摊薄
据了解,到2006年底,我国有2万家药店,其中38%为连锁企业。如果药店的利润真的像那个帖子里描述的那么高,药品零售行业早应是比房地产还“牛”的热门行业了。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那么药店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四五年前,部分药品零售毛利率达到80%甚至90%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在高利润的引诱之下,药店遍地开花,随之很快带来了竞相促销降价,大打价格战。药店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日益白热化。目前,毛利率在50%以上的药只有极个别,90%以上的“绝种”了。而且毛利率还未将各种成本、日常支出和税收计算在内。“随着近年来竞争的加剧和物价部门的监管,那种暴利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药品出厂后,一级批发代理商拿到的品牌药的折扣是在法定零售价基础上的30%-35%,非品牌药可能低些,在25%以下甚至更低都有可能。但通过层层流通环节到了药店,药品的价格就已经上去了:品牌药到了40%以上,而非品牌药也到了30%-35%.但最关键的是,现在竞争如此激烈,药店根本不可能把药卖到国家发改委定出的最高零售价,特别是有的“明星药”,同行和消费者都在盯着,价格只能比别人低而不能高,尤其是去年以来药品原材料开始大幅涨价,进货价也大涨,但终端就是不敢猛然提价,因此“有不少品种都在亏本卖。”对于帖子中提及的内容,郑浩涛浏览后指出帖里的“零售价”标的全都是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估计是用最高价套上去计算的毛利率”。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涨价,只有药品国家还在要求继续降价,而且监管越来越严。”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江欣称,“在这种行业大背景下,药店想赚暴利根本不可能”。事实上,零售药业近几年不仅没有赚到“暴利”,甚至随着药品利润的日益摊薄,连生存下去都要经过一番厮杀。这两年多数药店在搞OEM,卖利润率相对较高的自有品牌药品,有的搞药妆店等等,就是因为卖常规药品利润太低的变通。还有药品生产企业经常会来终端进行价格维护,也是药店竞相压价所致。
国家药监局培训中心客座专家、深圳金活医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从选说,说药品暴利是彻头彻尾的误解,事实上国家24次降价,平价药品超市洗礼、和政策层面的处方管理办法:一品两规、分类管理、24号令、差比定价等,已经把药价降到了底。尤其在大城市,是药价大战的重灾区,平均净利润不过2-3个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表示,药品零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还将越来越激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经营发展下去才是关键所在。
■数字
●根据中国医药行业协会零售分会的有关统计数据,连锁零售毛利率低于20%就会在亏损边缘上,毛利率30%正常盈利,毛利率40%就是高毛利。
●国家规定的药品批零差率是15%.
●发改委2007年3月发布公告,称国内医药企业,亏损面达到22.62%,累积亏损金额44.63亿元,亏损企业达到1368家,同比增长了27.37%.国家发改委坦言,医药行业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与药品价格走低有关。
■探因
药价虚高为哪般?
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20多次药品降价令,然而“看病贵”、药费越来越贵也是不争的事实。可能正是由此,大众会对医药行业普遍有“黑”、“暴利”的看法。
其实造成药价虚高的原因已经不是秘密:一些药品降价后,药品生产厂家往往会把这种药重新包装、改剂型,“变脸”成一种“新药”,然后“想办法”拿到批准文号,再到物价部门“想办法”定一个非常高的价格。而前几年职能部门把关不紧也为这种现象推波助澜。
一名连锁药店的店长告诉记者,现在国内80%的药品销售掌握在医院那个终端,“他们才是药品销售的大头”。由于以药养医的体制根深蒂固,医院需要用药品的销售来弥补国家财政补贴的不足。而国家规定的药品批零差率又是固定的15%,比如进10元的药,只能卖11.5元,赚1.5元,所以医院希望进价格贵的药,加之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及不菲的各类“公关”费用,到了患者手上价格已经翻了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因此“经典廉价老药逐渐消失”,百姓看病买药只觉得越来越贵。
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东看来,造成药价多次下调用药仍贵、药价虚高的病因是垄断。他表示,是医院在药品销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强化了它们在地区药品采购市场上的买主垄断地位,目前,从医院流向药店的处方仍然十分有限。医院药价高的根源又是医疗体制问题。单纯降药价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这还有待于即将到来的医改进行大刀阔斧的手术。
(南方都市报 记者 李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