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书店生存调查:艰难、艰辛、坚持?!

来源:联商网

2008-07-03 11:52

  在图书零售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传统书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不是在危言耸听。不断有人文书店出局。在这个特别的时期,人文书店的软肋集体凸显。   今年3月,一家位于复旦大学旁边的经营了6年的小众人文书店———左岸被迫关门。事实上,左岸并不是唯一一家关门的人文书店。这几年,由于书店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书市竞争日益残酷,许多

  在图书零售圈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传统书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这不是在危言耸听。不断有人文书店出局。在这个特别的时期,人文书店的软肋集体凸显。

  今年3月,一家位于复旦大学旁边的经营了6年的小众人文书店———左岸被迫关门。事实上,左岸并不是唯一一家关门的人文书店。这几年,由于书店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书市竞争日益残酷,许多追求人文主义理念的小众书店已经逐渐招架不住。在重庆,一家开在重庆大学附近长达10年的学术类人文小书店,倚靠重大也始终逃不出关门歇业的宿命。如今,书店旧址已经成了一家生意不错的小面馆。

  当下,人文书店集体遇到生存困境。在网络大潮的席卷之下,人文书店这叶扁舟能否安然无恙地逃出生天?在无所不及的商业瀚海中,人文书店能否撑得到风平浪静的彼岸?

  “精典”的10年坚持

  位于解放碑纽约纽约大厦负一楼的精典书店是重庆人文类书店的代表。从解放碑民权路的旧址到如今纽约·纽约的负一楼,精典书店10年来虽然赚取了不菲的人气与口碑,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书店老板杨一并没能从书店生意上赚到钱,之所以执著于经营书店10年时间,跟杨一本人的理想主义和儒商的人文情怀有很大关系。精典书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杨一在其他领域的生意来维持经营。

  记者在书店内看到,书架上摆放的多为中国传统文史、语言文字、中西方文学以及西方社科等方面的书籍。店中看不到美容秘方、办公室攻略或炒股指南这类书的影子。书店还专门为到此看书的读者辟出了一块不大的阅读场所,这些细小的关怀,也都体现了书店人文的气质。

  目前,精典书店是国内不少畅销书排行榜数据的采集点之一,在2004年被新周刊、中国图书商报评为“中国十佳个性书店”,在行业内外小有名气。尽管如此,这个十年的坚持者还是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书业的网络风暴。老板杨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人文类书店的生存空间已被压缩到了极限。近两年来,书店的销售额每况愈下。与前两年相比,销售额更是下降了两成。

  记者选在周末来到精典书店发现,人气虽然很旺,但看书者多,购买者少;购书者中,选择的都是30元以下书籍。更有人用手机拍下书名或者手抄部分段落,并无购买之意。在记者含蓄地追问下,才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到网上购买。从书店利润的角度出发,人文类图书的利润就不能和畅销书、教材教辅相提并论,而处于低价位的书利润就更薄了。据杨一介绍,现在书店内销售的图书低价位的占了绝大比例。

  不过庆幸的是,作为重庆人文出路的精典书店在10年之后还在坚持。虽然杨一表示对以后的状况茫然无知,但值得所有人珍惜的是他今天依然存在。
 
  左岸的抱憾离场

  复旦大学旁的左岸则没有精典这般幸运。在今年3月,抱憾离开驻守了6年的阵地。

  据记者调查得知,左岸关门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房租价格的再次上涨,并且幅度不小。然而从去年开始,经营者就有了关门的打算。由于房租攀升,书店的零售折扣从8折提高到8.5折,直接导致在复旦BBS上被一些学生骂成无良奸商,号召要抵制左岸书店。一时间,在复旦校园内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复旦学子关注的一个事件。而如今再次上涨,对小本经营的书店而言,已无生存的空间。从一开始的豪情满怀到关门前的失望沮丧,左岸经营者将其视为多年来经营人文书店的心路历程。

  而与精典书店同出一辙,左岸在6年间没有利润可言。老板告诉记者,毛利润太低,而费用又太高。“我们的汽车能卖到国外差不多价格,而我们图书的定价只及六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进口图书的利润比较高,但不能卖,或者必须被垄断者先扒掉厚厚一层皮,因为政策这么规定的。所以南京的先锋书店无法在秦淮河边立足、杭州的枫林晚要撤出闹市。”

  成都人文书店之母、卡夫卡书店的开创人唐丹鸿近日回到成都,她回忆自己开店时的大起大落,从门庭若市,到房租都交不起,只有无奈关门。

  剖析人文书店的撤离案例,都明确地指向一处:利润微薄、成本过高。

  既然如此,在几年前人文书店为什么又如雨后春笋般集体涌现呢?

  人文书店,本就是现有体制下的怪胎。人文书店的滥觞源于各方面条件相对闭塞之时,人们对学术图书的需求在增大。而占据主要销售通路的新华书店因为有教材垄断的利润保障,又不愿意涉足,或关注不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人文书店在出现之初才有了相对宽泛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出版社的学术图书在新华书店找不到理想的渠道时骤然发现还有民营的人文书店这一最适合的通路时,出版社给予了民营的人文书店更大的优惠政策。

  但问题随之而来,本来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存在的供应链关系由于这一行业的半企业半事业、半市场半管制的状态,使得本有大发展契机的书店零售行业无法吸引大的民营资本,即使进来了也在不长的时间内退出,如上海的思考乐书店。而当新华书店在内外交困下清醒过来后,就像一艘航空母舰驶入风平浪静的港湾。优势不在,那些小的民营人文书店又岂能逃脱小舢板的命运?

  西西弗的变通

  精典书店老板杨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本书的成本中,出版社占了60%左右,包括印刷成本、给作者的稿费、编辑费用等;批发商占8%左右;到零售商手里为25%-30%,除去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书店大约有5%-10%的利润空间,利润率不是特别高。同时,“零售书店在从出版社或批发商手中进书时,书的价格会受到数量的影响,小书店由于进的少,要比大书店多付5%-10%的成本。”

  而小众书店由于不经营教辅书、畅销书,又丧失了很大一块利润空间,记者了解到,很多学术书店为了生存下去,最后不得不选择向综合性书店转型。

  在众多文化人心目中,或许西西弗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就在从业者们排着队集体退场的同一时期,贵州的西西弗书店却将版图扩张到了重庆。在拥有9家连锁店的基础上,首次实现了跨省连锁。

  重庆沙坪坝西西弗书店,1700平方米的宽大卖场。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格调鲜明的人文化风格所感染。木质的装修风格,温馨的气氛让读者看书与买书的兴趣都随之提升。但在书店刚开业时,天涯论坛重庆板块的一个帖子却让人们的焦点重新聚焦到西西弗书店的定位上:“现在的西西弗书店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书店内除了人文类的图书外,还有很大比例的畅销书。原本定位范围内的学术类图书在这里却很难找到。”一些曾去过贵阳最早西西弗书店的重庆文化人也向记者透露,近年来,西西弗书店已经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就重庆沙坪坝店而言,更像一家综合性的书城,与传统意义上的小众人文书店已经有了一些形式上的差距。

  其实,这从西西弗的销售业绩中就可以看出不少端倪。

  数据显示,民营的西西弗书店在贵州的销售业绩曾一度盖过了国有新华书店。仅从此就可以想象出庞大的图书销售数据。然而这不可能倚靠纯粹的人文类图书来达到这样的成绩。

  重庆西西弗店面主管,来自贵阳的龙俊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文的定位不是故作高深,而西西弗要达成大众人文的目标。西西弗更多从购书环境上,从传达的理念上,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人文感受。开业3个月来,书店的销售情况达到了开店前的预期。龙俊志将西西弗的成功归结为在人文的立场下,不断适应读者的需求。而就在记者采访期间,西西弗的部分管理层就前往香港、澳门考察当地的书店运营的情况。

  重庆诗人西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众社会”的到来,主流人群的爱好和口味正逐渐趋同,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畅销的、快捷式的报刊杂志。“这才是小众的真正危机。”
  (时代信报 记者杨静怡)

>

联商网APP
专业、深度、全面了解零售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