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

触摸新零售

立即打开

我开一家便利店的经历,实时更新中

跟帖

罗翊州A

在做写手的期间,我因为经常给不同的人代写不同的文章,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也逐渐明白了整个人类的政治、经济运行基本规律,对未来的人生也开始逐渐清晰明朗。那时我经常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是影视文化行业,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的影视业产值会增长6倍。

 

在长期的作家梦、影视明星梦的激励下,我开始对影视业有兴趣,梦想着自己变成一名成功的演员,又能出名又赚大钱。但是我也不是傻瓜,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潜质,不仅身高不够(只有166厘米),年龄偏大(许多明星都是从十几二十岁左右进入这行的),普通话不标准,交际能力不强等。

 

但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明知不可行却强行要做,成为明星梦的幻想折磨了我好一阵子,变得越来越难受,于是为了戳破这个可笑的幻想,201711月,我坐火车来到浙江金华东阳市横店镇做群众演员。

 

在横店我呆了一个月,总共出演了10次群众演员,角色扮演地拍了几张图片。在横店,群众演员的工资是最低的,8个小时70块,超时一个小时10块,化妆、躺尸、淋雨、抬轿等另外加钱,一般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块,另外一天包吃两餐或三餐。而特约演员的工资就比较多,一天有200-1000元收入。当然,我去横店纯粹是玩一下而已,因为我心里也清楚,我绝对没有这个资质。

回复

罗翊州A

在横店期间,因为恰逢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很多快递爆仓,于是快递公司临时招人去分拣快递,于是我也去了,总共做了5天,一天200元。在这五天时间里,一天工作12个小时,让我对快递行业有了确切的实际了解,之前虽然也有关注过快递,也有想过以后干快递算了,但是一直都没有行动。这几天的做快递经历,让我知道做哪行哪业都是不容易的。

 

我去的是顺丰快递位于杭州机场附近的分拨中心,原以为都是小件的,哪知道有20-30%都是大件的,就是我们平时在淘宝上购买的书、食品、饮料、桌子、椅子、显示器、电脑等各种各样产品,很多是又重又大件的,一天下来都累趴了,躺在床上不想动,最后一天我还感冒了。

 

在横店,我看到了做演员其实比想象中的还要辛苦很多,一条短短几秒十几秒的片段要拍十几甚至几十次,导演、场务、演员、化妆师、摄影师等一群人花费很大精力才能把视频拍出来,现场最少也要十多个人,一般是几十个人,多的甚至有几百个人,指挥这么多人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非常高。我那里,我看到的主演们都是三四线不知名的新晋演员,很多是年轻的90后,男的很多是一米八多的大帅哥,站在人群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让我亲身感受到我终究只是一个群众演员,成为名演员100%是绝对不可能的。

回复

罗翊州A

12月份,我离开横店去了北京,去祖国的首都实地考察准备去那里工作。在北京时,我的内心是非常焦虑的,对未来一片困惑,一直苦苦思考以后要从事哪行,究竟是要创业还是打工。
那时我住在昌平区沙河镇松兰堡村的一个小单间里,面积只有10平方米,虽然靠近北六环离中心城区很远,房租一个月也要500元。我算了一下,北京的工资虽然要比深圳高一些,但是房租、饮食却要高50%左右,加上我不喜欢北京这么干冷的天气,于是到了2018年一月,我去北京游玩一圈后还是回到深圳。

在北京,我发现原来和我想象中的有很大区别,别的不说,以我住的沙河镇松兰堡村为例,可以说,在整个广东省都找不出有这么脏的地方。这个村庄有多脏呢?路面坑坑歪歪,居民区烧煤,到处都是煤灰,公交站旁边满地烟头,垃圾堆占了一半公路,随处都是脏兮兮的冰碴,垃圾也到处都是。而这个地方的房租还一点都不便宜,最少也要500元起步,稍大一些好一些的要一两千。在一个月时间里,我去了北京其它一些城中村,发现都大同小异,那就是实在太脏了。

当然,我也去过天安门和一些繁华的市区,相对来说就要干净整洁很多,就是我们平时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北京。

在这座比深圳更巨大的城市里,我深刻地意识到,原来别人也活得不容易,大部分职场人士虽然领着一个月几千到一两万的工资,但除去房租、伙食费、网费、交通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后,往往所剩无几。
回复

罗翊州A

从高中毕业算起,一晃十年过去了,我换了很多份工作,从普工到开淘宝店,从做业务员到做文案,每次都有始无终,渐渐地我与同龄人相比越来越落后,至少在收入上已经比不上当年的同学,甚至还不如刚出来工作的普工。

 

因此在2017年时,我也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就是不能够再随便换工作和行业了,应该沉下心来在某一行业内深耕细作,这样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我意识到,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有它难做的地方,不管是什么公司,都或多或少有不足或者限制员工的制度,不管是在公司、工厂上班,或者是自己独立创业,一定会遇到一些难缠的人或事,因此在工作时,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忍受力和情商,不能太在乎所谓的尊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在如何赚更多的钱上面,尽量避免在一些小事上消耗。

 

于是我做出了生平第一次职业规划,不断反复分析各行各业的优势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网络、餐饮、快递、写作、零售、业务、理发、导游、普工、房产中介、翻译、教育等等,当时我几乎把58同城和前程无忧所有的工作和行业都一一列出来,第一次发现原来工作和行业竟然有这么多种,几千上万种都有,要在其中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还真不容易。楼主我上网看过许多网页后,发现我并不孤单,其实很多人和我一样患有选择困难症,那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从事哪行和什么工作,好像哪行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又好像每个行业都竞争特别大很难做。我甚至了解到,有一种工作叫做职业规划师,那就是专门帮别人做职业规划的,当时有考虑干这个,但转念一想,我连自己的职业规划都做不好,又凭什么指导别人呢,于是放弃。

 

我的这种情况相信很多网友都经历过,毕竟这个现代社会的行业和工作实在太多了,有时我们看到其它行业的人混得非常好,低头一看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觉得又累又赚不到钱,心情难免会很糟糕。但是换行业换工作的成本又非常高,很多时候是要放弃原有的积累的,真的要转行换工作时又难以舍弃,因此很多人都在左右摇摆中。

 

回复

惠德盛超市

努力一点,执着一点,踏实一点 回复

罗翊州A

多谢,我会的。 回复

罗翊州A

2018120日,我面试几家超市、便利店后,去了总部位于观湖街道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在它的一家直营店里当营业员,正式进入这个行业。至此,我为期长达两三个月的第一次职业规划结束,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思考后,最终规划在未来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做超市、便利店这个行业,并且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不断累积在这行业的技术、经验和人脉,最终做出一番成绩,争取实现前文中提到的目标。

 

确定未来的职业选择后,我回顾以前走过的路,发现今天之所以如此失败,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现在一一列出来作为教训和警示,以便在未来的日子里尽量少犯错误和走弯路。

   

    第一,思维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喜欢无边无际的幻想。在年轻时,我觉得人生路很漫长,感觉离衰老还很远,于是过一天算一天,并没有明确要求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和程度。楼主我时而幻想变成一名大作家,时而幻想变成影视演员,时而幻想成为大企业家,时而幻想成为总统、主席……总之以前的我喜欢沉醉在自己的意淫世界里,忽略了原来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梦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

 

     为了克服这一大缺点,我最终定下这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到60岁之前要拥有1亿人民币资产。当我又沉醉在无聊的幻想时,我就打开网页,看看网友们的评价,然后对自己说,大帅哥,别做梦了,该醒醒了,你离梦想还差99.99%,哈哈哈哈

 

第二,浪费大量的时间花在娱乐上面,并美名曰是兴趣。下国际象棋、围棋,看电视剧、电影,听音乐,看小说,写无聊的文章,在论坛上发帖,去偏僻的地方发呆,躺在床上幻想变成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等等,这些是我以前经常干的事,有时一天会花几个甚至十多个小时。结果真正的工作、学习时间却很少,既没赚到钱,工作技能也没得到提升。

 

    为了克服这一大毛病,我对自己的行为做了种种限制,现在我一般不看电视剧电影,也不再写无聊的文章,一天争取花十多个小时用在工作上面来。

 

第三,制定不合理的目标。在这之前,我虽然经常幻想发大财,但制定的目标却空泛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比如想要开工厂,结果就只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花力气去解决资金、技术、市场等实际困难。

 

关于目标这点,我认为制定目标必须要具体化,比如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怎么实现,并且要尽快地去完成,不要随便拖延。另外,制定的目标要有可行性,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只是夸夸其谈。

 

第四,换工作、转行过于频繁,缺少技术、经验和人脉积累。在这之前,我做过普工、开过淘宝、外贸业务员、内贸业务员、文案、写手、快递、群众演员、临时工等许多工作,跨了很多个行业,每一次都只做了几个月就草草结束,严重缺乏各种积累。现在的我,几乎没有朋友、同事和合作者,因为每一次换行业,之前的客户、供应商都人脉资源就只能丢弃。

 

因此我最终选择了超市、便利店这个行业,并规划自己以后一直做下去,要多认识这行的同行和供应商,要融入这个圈子里。现在我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也找到一些同行,并且和他们有了初步的联系沟通。

 

当然,我还有拖延症、吝啬、傲慢等缺点,这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赚更多的钱让路。

回复

罗翊州A

时间飞逝,一晃我在这家便利店做了两个多月,领了两次工资,一次是920元,另一次是3060元。在深圳,便利店、超市的一线员工底薪一般是2130元,加上加班和一些绩效,一般一个月是拿三四千,要比工厂里上班少一两千。

 

我当然不可能只为了这点工资而进入这个行业,于是接下来我考虑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通过晋升来获得更高收入,如升为店长、督导、主管、经理等,现在许多零售企业的高管一个月有一两万收入,多的有几万,行内的沃尔玛、大润发、华润万家高管一年甚至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的收入。

 

应该来说,晋级成为主管、经理乃至职业经理人等高管这条路是不错的,一来比较稳妥可以循环渐进,二来会有同事的支持,在职业生涯里,收获爱情、友情更加容易一些。许多做超市、便利店的职场人士也因此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生活过得不错。

 

但我结合自身的以往经历和情况后,发现我已经完全没办法走这一条路了,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的想法比较独立,不喜欢受人管制和约束。在公司上班时,我这种个性就很难成为职场人士并且与同事搞好关系,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而不喜欢顾全大局。

 

  以我现在工作的便利店为例就能很好地说明。最近一段时间,公司来了一个新总监,他对店铺的形象要求比较高,于是旗下的店铺经历了一个大整改。应该来说,从公司的整体战略来说,他这样做是完全没问题的,而我考虑更多的是店铺的营业额和毛利润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升,成本如何降低。

 

  比如说我们店铺有卖熟食,里面的关东煮几乎没有销量,每天都要报损,处于亏本状态,但公司为了让这个形象店更好看一些,从店长、督导到主管、总监谁都知道这里是亏损的,但谁也不愿意去触碰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是将就过去。很明显,这里就体现出职场人士和老板的区别,职场人士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完成工作,老板则要考虑成本和效益,毕竟公司是他的,必须要让公司赚钱,而不仅仅只是把工作做好。

 

这样一来,我独立的个性就会觉得公司的很多规定和政策是不合理的,当然我心里也很清楚,公司这样做是出于整体的考虑并且里面还有各方的利益博弈,并不是低级员工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我对公司没有认同感,同时拥有强烈的危机感。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在公司上班时,始终都会觉得这家公司又不是我的,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工作呢,收获又不多。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始终没状态全力投入工作,因此也做不出成绩。

 

我之所以这么想,主要是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种理论的影响,认为大公司存在很复杂的政治博弈,有时尽管工作没出错,但得罪某些人或老板,日子也不会好过。事实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公司的高管是被迫辞职的,并不是因为工作能力原因,而且老板或其它高管想占有更多利益。在公司内部的博弈中,谁更占优势呢?很明显,自然是老板,因为游戏规则是他制定的,底下的员工怎么玩都玩不过他,老板想让一个人走那是随时的事。

 

  很多人都认为创业的风险很大,而在职场工作的风险比较小,对此我也是认同的。但我同时拥有强烈的危机感,感觉尽全力为一家公司工作,就算当上高管,也不可能一直安稳下去,认为里面的风险很大,随时会因为某些原因被老板或其它人挤走。

 

第三,我已经有两次创业经历,熟悉一整套的操作流程,对创业已经没有恐惧感。相比于那些准备创业的职场人士,我的两次创业经历虽然不成功,但却收获很多经验和教训,知道创业应该是怎样操作的。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不认为我做淘宝和做代写是一种创业,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对创业的理解。我认为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就算创业,一是独立运营,二是全职工作。假如有人在公司上班,然后业务时间兼职摆地摊,我就不认为是创业。而我做淘宝店和做代写,都是独立经营的,虽然只有一个人在做,但找客户、销售、处理售后服务都是独立的,同时也是全职在做的,因此我认为都是创业。按照这个定义,许多人创业时收入比不上职场人士那是很正常的。

 

关于创业,很多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种田也是一种创业,有人认为开公司底下有几名员工才算创业,有人认为兼职搞副业也算是创业。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因此有不认同楼主看法的朋友,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第四,我的目标比较大。我定在60岁之前赚到一亿人民币,感觉在公司上班实现的概率太小,因此还是更倾向独立创业。

回复

罗翊州A

开弓没有回头箭,可以说,现在的我各方面的想法和过往的工作经历已经决定我失去职场人士必需的资质了,已经不可能沉下心来在一家公司里一直做下去。未来的我只能是两种状态,一种是没有能力变成有钱人,这时我会变成自由职业者,靠开一家小店铺或做代写、自媒体一个月赚几千块钱过活,另一种是我有能力,那么我就会变成老板,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做一家大型的连锁便利店或超市,最终实现我文中开头写下的目标。

 

因此下个月我会辞职离开公司,自己独立开展关于超市、便利店的业务,这也和当初我的设想一样,来这家便利店公司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习一些经验和技巧,顺便了解同行做得怎么样,有什么风险要规避的,然后三四个月后就离开。

 

  总结一下,目前我虽然没有赚到钱,人生非常失败,但我并没有把原因归咎于家庭、社会和国家,虽然家庭出生也有一定原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因素可以说已经越来越弱,在这里忽略不计。过去我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多失误,但事已至此,悲叹何用,所以我一直努力把以前的一页尽可能地翻过去,把希望留在未来。

 

回复

罗翊州A

帖子发布后,很多网友评论说楼主这个目标是不切实际的,我表示其实我也没有多大信心一定能达到这个目标,在这里只是立帖为证,以便在往后的日子里督促自己不要忘记自己定下的目标。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研究马云的成功故事,最后不得不承认,和马云这些成功人士相比,我明显要落后一大截,因此也不狂妄地把目标定在未来要赚几十亿上百亿人民币,而且选择一个比较实际,有难度但是又有可能实现的目标1亿人民币。这个目标大约是马云现在财富的两千分之一,当然,马云以后的财富肯定还是会涨的,但我已经收起年少时的幻想,现在更多的是注重行动,要按照步骤一步步来,不着急,不换行,坚持创业,最后由小到大把生意做起来。

 

 1964年,马云出生在杭州,他的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母亲是唱苏州评弹的演员,爷爷是国民党的保长。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马云的出生没什么特别,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马云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拥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对他的成长是很有益的。可以说,在当时60年代,中国大部分人都还是农民,马云这样的家庭背景,起码要领先80%的中国人。

 

 马云13岁时,他的班上来了一位教地理的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谈起自己给外国人指路的故事。马云由此受到启发,自学英语,然后找外国人说英语,充当他们的导游,就这样练就一口熟练的英语。这时候的马云,按照我的评价,可以说至少领先95%的同龄人。但马云之所以能做到这种程度,很大原因跟地理环境有关系,他的家是位于杭州这位大城市里,当时有外国人来,设想一下,如果马云出生在小县城或农村,他在当时能有可能遇到外国人吗?

 

1982年,马云高中毕业,数学只考了1分,于是蹬三轮车去赚钱。看到这里,有人认为马云数学成绩这么差,很失败,但楼主想说的是,这时马云的起点依然很高,要知道当时能上高中就已经很不错了。

 

后来马云又高考两次,终于在第三次时考上杭州师范大学。到了1988年,马云大学毕业,顺利进入电子工业学院(现在改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故事到这里,马云在当时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当然,这些都和他勤奋、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有关,但也离不开所处的家庭背景支持。

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